1、持,拼音:chí。持本作寺,早见于西周金文,是从又(指手)?(之)声的形声字,本义指拿着。后来“寺”被用于指官署或寺庙等义,篆文加手(扌)分化出“持”。“持”由本义拿着、握住引申指支持、保持,又引申为掌握、掌管、料理。持又有对抗、对立的意思。
2、古籍解释
(1)《唐韵》直之切。《集韵》《韵会》澄之切,并音治。
(2)《说文》:握也。《广韵》:执也。
(3)《诗·大雅·凫鷖》序:持盈守成。疏:执而不释谓之持,是手执之也。
(4)《礼·射义》:持弓矢审固。
(5)《史记·秦始皇纪》:大吏持禄取容。又把持也。
(6)《史记·酷吏传》:宁成为任侠,持吏长短。又军持,汲水具,梵语也,犹华言缾。陆游诗:游山双不借,取水一军持。注:不借,草履名。
(7)又《正韵》陈知切,音驰。义同。又叶陈如切,音除。
(8)《古陇西行》:淸白各异尊,酒上玉华疏。酌酒持与客,客言主人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