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明月峡风景区,是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剑门蜀道的起点和重要组成部分,李白的《蜀道难》主要指这一带蜀道。朝天明月峡,原名朝天峡,因朝天镇而得名,朝天,即朝拜天子之意,因唐朝玄宗皇帝避“安史之乱”南迁成都时,当地官员在此接待并朝拜而得名。后因明清时期,文人墨客们盛行崇尚自然,于是取李白诗“清风清,明月明”之意,将朝天峡改名为明月峡。但当地老百姓仍喜欢按旧俗称其为朝天峡,所以后来就有了多种叫法,也有叫朝天明月峡的。
艺术
明月峡集中了先秦、秦汉文化、三国蜀汉文化、唐宋元明清诸朝文化、民国和新中国文化于一峡,都是以交通道路为主体而发展的,因此,不仅是一座中国交通历史博物馆,也是一座历史悠久内容极为丰富的中国文化博物馆。相传刘邦北定三秦,是绕道走嘉陵栈道入关中的。朝天区境不仅流传着刘邦、萧何的故事,而且嘉陵道、金牛道上都留有刘邦、萧何的遗迹,如汉王洞、萧何崖、明月峡老虎口下的萧何碑等。三国时诸葛亮北伐曹魏,中军帐就设在有明月峡姊妹峡之称的清风峡北边的筹笔驿。 《元和郡县图志》载:诸葛亮相蜀,凿石架空始为飞梁阁道。《筹笔驿道途次舍碑》记载得较详,把维修栈道的时间、线路、工程艰辛情况写得很清楚,成为研究交通道路和诸葛亮北伐的一篇重要佐证材料。历代诗人墨客,如李白、杜甫、陆游、杨慎、李调元、张大千等途经朝天,留下了许多书画和诗篇。峡中还有精美的宋墓石刻,元初建立的朝天关遗址,明代维修道路的碑碣,清代建立的皇恩寺。
环境
朝天峡位于广元城区以北,约30公里处的朝天镇南二公里处的嘉陵江上,峡谷全长约4公里,宽约100米,两岸石崖壁立,其东就是有名的朝天岭,谷深约2千米,是嘉陵江冲破山脉而形成的峡谷。朝天峡可称其为蜀道咽喉中的咽喉,是连接南北的唯一通道,地势险峻,得天独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