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汉关大楼历史演变及意义
1862-1920
因武汉近代商贸迅猛发展亟需扩建的江汉关
1862年1月1日江汉关正式建立,初设于汉口河街英租界花楼外滨江。江汉关监督署则设于汉口青龙巷。主要任务是稽查往来船只、盘验进出口货物及收子口税。
1923-1924
江汉关大楼奠基兴建
1921年1月29日,因修建江汉关大楼,江汉关迁到英商汇丰银行大楼临时办公。同年7月24日开始拆除旧房。1922年11月4日,江汉关大楼举行奠基典礼,由总税务司安格联主持。奠基后,在江汉关大门左侧立石碑一块,上面写着:
1924
1924年落成不久后的江汉关新大楼
1924年1月21日,江汉关大楼落成。建成后的大楼坐南面北,依建筑的中轴线——耸立的钟楼呈对称布局,两侧与正立面墙体间呈92°夹角,与背面墙体呈90°夹角。建筑由主楼及其顶部的钟楼组成,主楼四层、钟楼五层,占地面积
1926
大革命感召下日渐觉醒的江汉关照片中的江汉关呈现出平静、有序之态。事实上,一场革命风暴正在席卷武汉。1924年国共两党实现第一次合作,开创了反帝反封的革命新局面。7月由广州出发北伐的国民革命军
1927
为武汉反帝反封做出重大贡献的江汉关
1927年,武昌、汉口、汉阳三镇合一,定名武汉。不久,中共中央机关也由上海迁至武汉,一时间,国共两党的著名领袖人物在汉云集,武汉成为闻名世界的红色首都,城市功能空前强化。此时的武汉正沉浸在欢
1931
一度与武汉共患洪水之灾的江汉关
如果说1930年的江汉关还与江面“平起平坐”,1931年的江汉关已是“高人一等”。相片中的江汉关筑起了高高的堤防,这是因为当年初夏,武汉地区连续三个月阴雨连绵,长江、汉水位一个劲地猛地往上升,
1932
随汉口防水工程调整业务的江汉关
1932年4月4日汉口防水堤开工。9月,江汉关至谌家矶防水墙工程竣工。随着灾后城市恢复的需要,江汉关的业务也在随之调整。同年4月,江汉关取消统计工作,将所有进出口统计报单送总税务司署统计科。
1936
1936年“江汉关同仁庆祝陈文韬荣归纪念”合影
该照片1936年摄于江汉关大楼前,是目前现存较为完整的一张江汉关全体人员合影照,为江汉关同仁庆祝陈文韬荣归时留下的纪念照。端坐于正中间、着白袍长者,应为陈文韬先生。
1937-1938
见证武汉沦陷、与城市唇齿相依的江汉关
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日军铁蹄侵入华中。在民族危难之际,国共两党的一些重要人物先后来到武汉,共图救国大计。1938年6月,抗战中时间最长、规模最大的一场战役——武汉会战打响。
1948-1949
与武汉共同迎来新生的江汉关
1946年,国共和谈失败,蒋介石悍然发动了对中原解放区的进攻。随即内战爆发,武汉同其他城市一样,重新陷入黑暗之中,物价飞涨,经济萧条,劳苦大众苦不堪言。
1954
二度与武汉共患洪水之灾的江汉关
1954年夏秋,武汉市遭遇自1865年有水文记录以来的最大洪水。8月18日,江汉关水位涨到了破纪录的29.73米,比市区地面平均高程高出5米多(江汉关1954年的铜牌,刻有“一九五四年八月十八日下午三时29.73m,最高洪水位”)。
1956-2000
与武汉经贸历经分合的江汉关
20世纪50年代,武汉开始着手进行社会主义改造。镇压反革命分子、工农翻身作主、消灭娼妓制度、扫除文盲运动、江汉区手工业合作化等等,城市经济稳步上升,社会面貌焕然一新。
2009
因城市发展需要迎来身份转换的江汉关
直到2008年,江汉关大楼一直是海关办公大楼,“中国海关”四个大字高耸在江汉关主楼的上方,直到2009年这种情况发生了变化。
2015
真实还原武汉近代历程的城市名片——江汉关博物馆
2010年江汉关博物馆筹建工作启动,为真实再现武汉经贸百年间的风云变化以及对优秀历史建筑的保护,江汉关博物馆的改造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进行,大楼外立面、格局均保留了它原本的样貌
2016-2017
2016年3月,博物馆创新项目《创新运用江汉关文物资源 打造武汉首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基地》荣获第十届武汉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优秀创新项目;2016年11月,《用心讲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武汉故事”》项目被市委宣传部评为全市爱国主义教育精品项目。同年12月,江汉关博物馆、詹天佑故居博物馆、武汉国民政府旧址纪念馆三馆合并。
关于江汉关博物馆
位于武汉市汉口沿江大道129号,是依托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江汉关大楼创办的专题性博物馆,2015年正式对外开放。该馆占地面积1499平方米,建筑面积4359平方米,展厅面积2300平方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基地。目前,江汉关博物馆有各类藏品、文献资料近万件,涵盖了金属器、瓷器、木器、纸制品等多个类别,常年对外开放的有基本陈列、复原陈列以及钟楼微缩复原展示等常设展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