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炸性消息”,有些人又破防了

社会热点2023-08-17 11:06:00未知

“爆炸性消息”,有些人又破防了

(原标题:“爆炸性消息”,有些人又破防了)

最近,少数西方政客和媒体频频唱衰中国,声称“中国经济增长放缓可能对全球经济发展构成风险”,路透社就是其中一个前锋。不过,该媒体15日却发表了一篇格调迥异的报道,突然180度转弯谈起了“担忧中国”。

这篇名为《中国快速蚕食德国在欧盟市场的份额》的文章称,在欧盟市场上,中国制造商正越来越多地同德国展开竞争,尤其是在德国领先的先进工业产品领域。

该文章源自德国经济研究所(IW)近日发布的一篇报告,德国《商报》也引述了报告的内容,称上述情况“尤具爆炸性”。

相关报道一反西方媒体的集体唱衰。中国做了什么,又让一些人“破防”了?

“爆炸性消息”,有些人又破防了

IW报告截图

“尤具爆炸性”

德国经济研究所8月15日发布的报告显示,中国在欧盟进口商品中所占份额持续上升,仅在2020年至2022年两年间,“中国制造”所占份额就与前十年(2000年至2010年)相当,在某些情况下甚至更多。“在尖端工业产品尤其如此,而德国恰恰一直专注于这类产品。”

德国《商报》15日引述报告称:“尤其具有爆炸性的是:我们谈论的不是纺织品或防护面具等容易生产的产品,而是更为复杂的商品。德国经济研究所的分析表明,特别是在机械或汽车等高价值工业产品方面,中国企业在欧盟国家进口中所占的份额增加,而德国公司所占份额却减少了。”

从报告的数据来看,2000年,欧盟上述领域进口产品中的“中国制造”为2.5%,到2022年已达到13%;同一时期的“德国制造”则从17.7%下降到15.5%。

“爆炸性消息”,有些人又破防了

欧盟从中国和德国进口尖端工业产品占比。IW报告截图

报告举例称,汽车行业是德国出口的重要支柱,但中国正在“征服”欧洲电动汽车市场,尽管目前基数很小;在高度专业化的机械工程行业,(德国)也在越来越多的细分领域中失去了同中国竞争的霸主地位;而在电气行业,中国在欧盟进口份额方面已经超过德国一段时间了……

在机械工程产品领域,2010年中国在欧盟进口中所占份额为6.8%,2022年已达到11.4%;德国同期份额从22.6%降到了20.5%。

“从很多方面来看,中国份额的增长和德国的下降往往是同步进行的。”报告称,尽管没有验证两者的因果关系,但这一发现有力地表明,在欧盟本土市场和传统上德国实力雄厚的领域中,中国与德国产品的竞争日益激烈。“在诸多商品领域,德国在欧盟市场上相对于中国的领先优势正在日益缩小。”

“令人担忧”?

德国经济研究所的这份报告,让有些人又“破防”了。报告作者、IW全球和区域市场研究部主管于尔根·马特斯称:“鉴于能源转型挑战和德国竞争力的问题,这些发现令人担忧。”路透社则直接渲染道,中国正在快速“蚕食”德国的欧洲市场。

相关分析和报道在提醒德国经济增长可能陷入停滞的同时,毫不意外地影射着“担忧中国”“中国威胁”等恐华论调,仿佛中国产品在欧洲市场的增长是洪水猛兽。

不过,《商报》指出,上述发展趋势实际上已出现多年,其他分析也证实了这一趋势。德国联邦外贸与投资署(GTAI)日前的一份研究指出,从2000年到2020年,中国在全球出口中所占份额增加了11个百分点以上,达到约15%,而德国所占份额却几乎停滞在约8%。

路透社也承认,经过多年的增长后,德国经济于今年5月陷入衰退。随着俄乌冲突延宕等影响,德国的主要出口商受到供应链困境、通货膨胀和能源成本上升的打击。这些,可能才是德国出口被中国“比下去”的根本原因。

欧盟统计局7月31日公布的数据显示,德国今年二季度GDP环比零增长,不及市场此前预期的增长0.1%。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近日预测2023年德国经济将萎缩0.3%。

没来由地“担忧中国”,不仅不会让本就阴云笼罩的德国经济好转,反而可能成为德国经济健康发展的绊脚石。

据外媒近日报道,德国铁路的一份内部文件显示,德国联邦政府正在讨论的华为技术禁令,可能会让德国铁路付出高昂的代价。

《明镜周刊》称,如果禁令生效,德国铁路必须更换整个华为通信设备,例如火车无线电通信基站等,这个工作的成本将高达4亿欧元。此外,仓促更换华为设备还会让德国铁路项目面临“5到6年的延期”……

“爆炸性消息”,有些人又破防了

华为。资料图

德国《世界报》8月12日刊发题为《美国的崛起是德国的衰落》的文章。文章指出,美国挑起了一场争夺工业未来的全球分配斗争,这在德国引发了一种休克性瘫痪。“大多数工业企业和中小企业都处于观望之中,或已决定放弃德国。”

如果德国非要“担忧”,更应该担忧谁?

“众所周知‘去风险’从何而来”

今年7月13日,德国政府发布首份“中国战略”文件,这份备受瞩目的文件阐释了德国对华政策的基本框架。文件明确表示,德国不愿同中国“脱钩”,希望复兴中德传统友谊,继续加强双边经贸合作。

中德双边经贸联系紧密,互补性很强、合作潜力巨大。根据德国联邦统计局报告,2022年德中货物贸易额达2989亿欧元,中国连续第七年成为德国最大的货物贸易伙伴,而德国也连续48年成为中国在欧洲的最大贸易伙伴。

德国的“中国战略”文件又提到:“我们迫切需要降低风险,但并不追求脱钩。”其实,“降风险”背后仍是一小部分人的恐华心态。德国到底该不该恐华?

8月12日,德国《柏林报》刊登吴恳大使接受该报发行人迈尔专访时表示,“中国不是风险”。

专访中,德媒问道:德国“恐华”毫无道理吗?例如在原材料方面,德国对华具有很强依赖性,而中国近期对镓和锗等关键原材料实施出口限制。再如,由于在太阳能、风能等领域对华依赖,没有中国德国根本无法实现能源转型。英国《电讯报》近日分析称,中国车企将占领欧洲市场,而这正是德国企业的优势领域。

“爆炸性消息”,有些人又破防了

《柏林报》报道截图。图源:中国驻德国大使馆

吴恳大使回应说,近期关于这方面的讨论涉及到两个概念——“脱钩”和“去风险”,都是英文概念,众所周知它们从何而来。谈论“去风险”,首先要思考什么是风险,风险在哪里,以及以什么标准界定风险。正如李强总理访德时指出的,不合作才是最大的风险,不发展才是最大的不安全。中国坚定不移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始终致力于完善市场化、国际化营商环境,推动通过对话协商解决分歧。将中国定义为风险根本站不住脚。

针对所谓中方对镓、锗实施出口管制,需要指出的是:相关物项具有明显军民两用属性,对此类物项实施出口管制是国际通行做法,并不针对特定国家。欧美实施出口管制的物项范围更广,甚至明令限制对华出口。部分国家总是强调在稀土等原材料领域的对华过度依赖,坦率讲,中方在某些领域对欧洲的依赖可能更大,难道我们能因此就切断同欧洲的关系吗?当然不会。

本文标签: 欧盟  德国  爆炸性  欧洲  美国  英国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