岸田文雄:日本今后或“不再完全依赖美国的打击能力”

社会热点2023-03-01 19:17:34佚名

岸田文雄:日本今后或“不再完全依赖美国的打击能力”

参考消息网3月1日报道 据共同社报道,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在3月1日的参院预算委员会上,围绕拥有破坏他国疆域内导弹基地等的所谓“反击能力”(即“对敌基地攻击能力”),提到自卫队作为“盾”、美军作为“矛”的以往职责分工可能发生变化。他声称“设想今后不再完全依赖美国的打击能力,在运用方面也将日美合作应对”。



岸田文雄 资料图

报道称,围绕2023年度预算案的参院全面论战已经开启。

有关所谓“反击能力”,岸田声称:“直言不讳地说,是旨在守护国民生命免受导弹攻击的‘盾’的能力。”有关行使“反击能力”,他强调:“绝对不能发生招致违反国际法的事态。”

报道指出,针对被指包括引进“反击能力”在内的防卫力强化会提升武力冲突风险,岸田声称“完全没有和其他国家竞争军事能力的想法”。他表示将坚持“无核三原则”,不考虑包括核共享在内的拥核。

另据媒体此前报道,去年12月,日本政府正式通过新版《国家安全保障战略》《国家防卫战略》和《防卫力量整备计划》三份安保政策文件,提出日本将致力于拥有所谓“反击能力”等政策主张。“反击能力”将包括各类远程攻击性导弹以及与美军共同使用的“综合防空与导弹防御”系统。这将使日本实际上放弃战后奉行的“专守防卫”原则。

日本政府此举遭到许多质疑反对之声。日本最大在野党立宪民主党党首泉健太1月25日在国会众议院会议上抨击首相岸田文雄强调的拥有“对敌基地攻击能力”这一施政主张,称该主张违反国际法。他说,“对敌基地攻击能力”是在导弹发射阶段实施对敌基地攻击,必将成为“先发制人的攻击”,违反国际法。

相关报道:

日本斥巨资买400枚"战斧"导弹 媒体:究竟潜伏着怎样的危险信号?

2月28日,在在野党与民众反对的情况下,凭借执政党等多数赞成,备受关注的日本2023年年度预算案,在国会众院全体会议上通过。

预算案中,日本新一年防卫费约6.8万亿日元(约合人民币3445亿元),创下新高。而就在前一天,日本政府敲定,要向美国采购400枚“战斧”巡航导弹。

日美这桩“大买卖”背后,究竟潜伏着怎样的危险信号?

中新网记者邀请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研究员吕耀东、辽宁大学日本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员陈洋,进行深入分析。

日本的“大决心”

不只是“小动作”

首先来看,日本想买的美国导弹,有哪些性能,威力如何?以下是一些情况介绍:

第五批美制“战斧”巡航导弹

长程、全天候、短翼

射程拓展至2414公里

以亚音速低空飞行

具备一定隐身能力,红外和雷达很难发现

通用性强,可由各种平台发射,命中率高

美国军械库中威力最强的“防控区外发射”导弹之一

曾于1991年海湾战争、2003年伊拉克战争期间发挥关键作用

日本此前一直在想要购入的导弹数量上遮遮掩掩,不过此次终于透露,其有意以2113亿日元(约合人民币108亿元)采购费,于下一财政年度“一次性”购入400枚“战斧”导弹,计划2026年度起列装日本自卫队。

花费不菲,时间很赶,显然,日本这次下了大决心,这可不是随便玩玩的“小动作”!

吕耀东对记者表示,日本自身开发导弹的周期长,暂时生产不出来“战斧”这样的导弹,为加强自身所谓“对敌基地攻击能力”,以及配合2022年出炉的新“安保三文件”,日本决定直接购买美国导弹。

他进一步指出,新“安保三文件”是日本的国家战略计划,包括《国家安全保障战略》《国家防卫战略》《防卫力整备计划》。2023年日本政府需要国会通过新计划以便购买武器,建设“对敌基地攻击能力”。



“战斧”巡航导弹

从被动还击

变先发制人

岸田政府强调的“对敌基地攻击能力”,又是怎么一回事?

对此,吕耀东指出,“对敌基地攻击能力”是基于2014年日本前首相安倍提出的集体自卫权,它的解释有几种可能性:

一种是武力攻击事态;

一种是存亡危机事态;

一种是重要影响事态。

其中的武力攻击事态,是指当日本受到别国攻击的情况下,要有还击。说到底,就是日本只有单独自卫权,“对方打我我还击”。

这是日本作为战败国,二战后美国替日本出台的和平宪法所设定的。基于和平宪法第九条,日本不能拥有攻击性武器,不能拥有军队,不能以武力形式解决国际争端。和平宪法让日本失去了对外发动战争的权利。

吕耀东提醒,但是现在,日本所指的“反击能力”(即“对敌基地攻击能力”)是说其预判到敌方很可能要发动攻击时,就要采取先发制人的打击。

陈洋也对记者表示,按照日本政府的设想,“反击能力”是指通过强化自身防御能力,形成一定威慑性,所谓“不战而屈人之兵”,包含军备能力更新和升级,增加防卫费等。

日本加速建设“对敌基地攻击能力”,最初是为了应对朝鲜向日本海方向发射导弹等情况。

近年来,日本政府逐渐将“反击能力”的定位扩大至应对所谓“中国威胁”“俄罗斯威胁”,即通过强化防卫和威慑能力来对抗中俄。


岸田文雄 资料图

战略利益勾连

日美一拍即合

吕耀东分析称,虽然日本嘴上不承认,但其事实上已抛弃从和平宪法延伸而来的概念——“专守防卫”。

过去日本基于和平宪法、“专守防卫”原则的所有武器以及理念,都是防御性的,这个国家充其量是配合盟友或受到盟友保护。而且,在之前的同盟理念中,美国是“矛”,日本是“盾”。

但如今,日本想拥有“对敌基地攻击能力”,采购“战斧”导弹这样具备杀伤力的攻击性武器,试图增强威慑力,意味着日本已从战后走和平主义道路,变成开始武装自己,将自身变成“矛”,与美国联合形成“一体化威慑”。

陈洋则分析称,日本放弃“专守防卫”,疯狂购买武器特别是远程导弹,意味着战后日本长期坚持的外交安保政策发生巨大转变,如同让和平宪法的精神和相关规制“形骸化”。

他进一步指出,日本这样做,至少受两个原因驱动。

一是,日本认为自身周边安全面临严峻挑战;

二是,放弃“专守防卫”后,日本兼具了“矛”与“盾”的属性,将能更紧密地配合美国战略部署。

陈洋指出,在综合实力相对衰退的背景下,美国更希望其在亚太地区的忠实盟友——日本,在遏制中国方面发挥积极作用,也希望日本的军事能力能有提升,以分担自身压力。

美国卖武器给日本,不仅能狠赚一笔,也能推进日美同盟进一步发展。日本买武器则既是向美国表忠心,也拉近了双方间的信赖。

对此,吕耀东分析称,二战后,美国在亚洲形成了自己的既得利益,比如在日本、韩国驻军。它有维护自己既得利益的需要。而日本的诉求是要摆脱和平宪法限制,成为一个所谓“正常国家”,一个政治和军事大国。其还需要在美国“印太战略”里,有自己的话语权。

在揣摩美国的意愿后,日本主动出台了带有攻击性的新“安保三文件”,试图武装自己。加上美日在东亚地区既得利益的共识,双方一拍即合,形成勾连。

“东亚安全最大变量”

军备竞赛要来了?

一个曾经发动侵略战争的国家,开始重新武装自己,意味着什么?

俄罗斯科学院日本问题专家基斯坦诺夫向俄卫星通讯社表示,日本新“安保三文件”的公布意味着,该国正走上加速军事化的道路。而日本购买“战斧”导弹,将在亚太地区引发新的军备竞赛。

实际上,日本除了买导弹,还打算买空中预警机、新型鱼雷,完善长程导弹保管库等。岸田内阁还计划到2027年,将日本防务开支增加一倍,达国内生产总值(GDP)的2%,也就是北约国家的平均水平。

吕耀东指出,日本一系列“谋武”举动,使其自身成为东亚安全环境中一个最大的变量。亚洲很多国家,比如菲律宾、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柬埔寨、缅甸等,都曾受到过日本的侵略。基于历史记忆,大家都知道日本重新武装自己,对东亚地区的安全形势影响有多大。

陈洋也表示,日本这样做,无疑会加剧包括中国在内的周边邻国以及地区国家的担忧与质疑。即日本如此发展军备力量,究竟是为了“保护”本国安全,还是要挑起地区紧张形势?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