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中国没办法 中国不能没有

社会热点2023-05-14 08:18:38未知

拿中国没办法 中国不能没有

(原标题:拿中国没办法?他们又想起“改名”了)

美国反华议员卢比奥又鼓噪了。

台湾“中央社”消息称,美国共和党籍参议员卢比奥等国会两党议员近日在联邦参、众议院重新提出“台湾代表处法案”,鼓噪美国国务卿就台驻华盛顿的代表机构更名一事与台湾展开协商。该法案提出,将台驻华盛顿的代表机构名称由台“驻美国台北经济文化代表处”更名为“台湾代表处”。

拿中国没办法?他们又想起“改名”了

卢比奥 资料图 图源:台媒

据台湾“中央社”报道,美国共和党籍参议员卢比奥10日发起参院版本法案,众院版本法案由共和党籍众议员柯蒂斯、民主党籍众议员帕帕斯联合提出。该法案鼓噪,美国政策应在符合“与台湾关系法”及对台“六项保证”下,“提供台湾人民‘实质上’与其他国家同等的‘外交’待遇,并将台‘驻美国台北经济文化代表处’改名为‘台湾代表处’”。但法案提醒,不应将条文解读成美国与台恢复“邦交”,或是美国在台湾“国际地位”一事上改变立场。

这种“又立又当”的表述并不是第一次出现在美国国会。报道称,卢比奥、柯蒂斯及帕帕斯等人在上届国会首次提出“台湾代表处法案”,部分条文被纳入当时由美国民主党籍参院外委会主席梅南德兹主推的“台湾政策法案”,但法案在美国国会今年1月届满前仅获委员会通过,最后无疾而终。

拿中国没办法?他们又想起“改名”了

美国国会大厦 资料图

台湾“中央社”提及,部分亲台议员长年推动台驻华盛顿的代表机构更名。美国前众议院“台湾连线”共同主席夏波早在2003年就声称支持台驻美机构更名。但由于事涉敏感,加上华盛顿部分意见认为改名仅具象征性意义,尽管2021年9月曾一度传出拜登政府正在认真考虑台当局提出将驻美机构改名为“台湾代表处”的请求,截至目前尚未有显著进展。

2021年9月,针对有外媒披露美国政府正在考虑将台“驻美国台北经济文化代表处”更名为“台湾代表处’”一事,外交部、国台办曾作出回应。

当时外交部表示,台湾问题是中美关系中最重要最敏感的核心问题。一个中国原则是中美关系的政治基础。美方在《中美建交公报》中明确承诺:“美国人民将同台湾人民保持文化、商务和其他非官方关系。”美方应恪守一个中国原则和中美三个联合公报规定,以实际行动履行美方有关承诺,停止任何形式的美台官方往来和提升实质关系,包括不得将台“驻美经文处”更名为“台湾代表处”,停止向“台独”分裂势力发出错误信号。

国台办发言人朱凤莲当时也曾就此表示,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我们坚决反对中国台湾地区同我建交国发展任何形式的官方关系或互设官方机构。朱凤莲同时强调,民进党当局无论怎样玩弄花招搞“台独”,都注定失败。

延伸阅读

台湾选战将开打 曾经避谈两岸关系的侯友宜开始表态

随着台湾岛内主要政治力量逐步亮出底牌,2024年地区领导人选举大幕逐渐拉开。这场选举不仅关乎未来4年岛内民众福祉,也将对两岸关系走向产生重大影响。


台北101大楼 资料图

“下架民进党”成主流民意

比起过往几次选举,本次选举各政党提名速度明显加快。4月底,三大政党(民进党、中国国民党、民众党)党内选情渐趋明朗。

作为执政党,随着去年民进党在“地方”选举中惨败、党主席蔡英文引咎辞职,现任地区副领导人赖清德继任党主席,并在没有党内竞争对手情况下,于4月12日正式成为民进党地区领导人候选人。

对于自封“务实‘台独’工作者”赖清德之后的两岸关系言论,国台办发言人表示,台湾不是也永远不可能成为一个“主权独立国家”。继续罔顾事实、颠倒黑白,变相煽动“仇中抗中”,愚弄台湾民众,只会将台湾推向“兵凶战危”的险境。

不只是赖清德,过往8年间,民进党当局在两岸关系上顽固坚持“台独”立场,持续勾连外部势力进行谋“独”挑衅,导致台海局势紧张动荡。而在岛内,民进党借助“完全执政”优势,大肆打压在野政治力量,制造性别、省籍、政治颜色等社会对立。此外,还罔顾民意,做出允许进口含瘦肉精美国猪肉、解禁来自日本福岛食物等决策。对于恢复两岸交流,当局则持消极态度。

民进党当局种种举措,使岛内民众充满不安感,也使“下架民进党”成为岛内的主流民意。去年底的“地方”选举结果也表明,民进党的所谓“抗中保台”聚拢民意的套路,已经失灵。

台湾民意基金会之前公布的民调显示,超过77%的岛内民众乐见两岸恢复交流、降低紧张关系。台湾民众很清楚,唯有改善两岸关系,促进台海和平,才能过上好日子。

柯文哲:不愿意给蓝绿当配角

再看岛内第三大党——台湾民众党。在结束21天访美行程后,民众党主席柯文哲4月28日回台后表示,此行目的已经达到,将会去领表登记参选,待党内通过后,5月20日前宣布消息。


柯文哲 资料图

这也表明,蓝营之前期待的“蓝(中国国民党)白(民众党)大联合”大概率将无法实现。之前,对于蓝营方面抛出的橄榄枝,这位前台北市长态度暧昧,或是表示“没人跟他提到底怎么合作”,或是表示“还是要考虑政党的主体性”,与国民党合作意兴阑珊。

如今的民众党,已经成为影响选情的“关键少数”,俨然一副与两大党分庭抗礼的架势。在县市长版图中,民众党籍已占两席,分别为新竹市市长高虹安、金门县县长陈福海。虽然两者远不能和柯文哲曾经的台北市长相提并论,但也表明民众党影响力已超过台北一地。

此外,柯文哲时代的台北市副市长黄珊珊,也高调宣布加入民众党。有种声音认为,柯文哲可能想复制台北胜选模式,与黄珊珊搭档,参加明年选举。

有分析认为,在蓝绿长期恶斗的政治氛围下,岛内已经形成了一批厌倦两党政争、持“非蓝非绿”或“淡蓝淡绿”观点的民众。他们人数可观、立场稳定,且多以年轻人为主。这也就可以解释,为何几次2024年选情民调显示,柯文哲的支持率总能保持在20%左右。因此,与其放低身段搞“蓝白联合”或者“绿(民进党)白联合”当配角,还不如与两大党保持距离,随着蓝绿势力此消彼长,作进一步利益交换、合纵连横。

与此同时,比起根深叶茂的蓝绿两大党,民众党还处于“一人党”阶段,除了柯文哲外,党内还没有其他有影响力政客。这种情况下,柯文哲站出来参选,有着“母鸡带小鸡”意味。在2020年岛内民代选举中,初出茅庐的民众党赢得超11%的政党票,取得5个议席。本次选举民众党期待获得8席以上,进一步巩固第三大党地位,这很大程度上要靠柯文哲的个人魅力。

国民党:候选人呼之欲出

比起民进党、民众党大局已定,岛内最大在野党国民党还存在一些变数。

这不能不让外界想起4年前的那一幕:在赢得2018年岛内“地方”选举后,国民党次年再度陷入“内战内行、外战外行”的怪圈,党主席、地方诸侯、企业大佬各有算盘互相拆台,导致候选人迟迟无法产生,愣是把手中好牌打烂,让民进党轻松赢得2020年选举,之后又丢失了好不容易拿下的高雄市执政权。

或许是吸取了上次教训,虽然如今候选人还未尘埃落定,但4年前党内杀得鸡飞狗跳的场景没再出现。国民党主席朱立伦4月25日受访时表示,现在正在团结大家力量,这次提名一定会比过去几届更早。4月27日,他又进一步明确,国民党这次大概会在5月完成所有(提名)作业。

已有台湾媒体放出消息,虽然鸿海集团老板郭台铭提出参选,但国民党中央决定5月17日征召新北市市长侯友宜参选2024年台湾地区领导人。


侯友宜 资料图

侯友宜生于1957年,警员出身,官至当局“警政署”署长,2018年开始担任岛内第一大市新北市市长。岛内普遍认为,比起行事高调的郭台铭,侯友宜信奉“话少说、事多做、负责任”,刻意淡化其党派属性。而其憨厚形象又与传统政客不同,为岛内民众所喜爱,被蓝营寄予了团结非绿选民、击败赖清德的期望。

侯友宜本人态度,从最初提及参选就“王顾左右而言他”,到之后慢慢松口,再到如今拜访国民党军系大佬、出访新加坡,参选信号日益明显。岛内媒体分析,侯友宜不会辞职参选。因为按照岛内规定,市长辞职后将由当局行政机关派员代理,也就是说新北市会迎来民进党籍市长,这对国民党大大不利。

过去,侯友宜往往以市长身份为由避谈两岸关系,但后者是参选领导人绕不过的话题。目前,侯本人开始谈及两岸,包括“两岸一定要以平等、尊严、友善态度,来务实做好交流,有交流彼此就会增加一份信任”。相信他在获得国民党提名后会有正式论述,外界还需再等一等。

台湾三大党候选人逐步明晰,标志着2024年选战即将打响。正如岛内《中国时报》所说,面对“2024关键一战”,台湾繁荣、两岸和平,系乎于“关键大人物们”做出关键决策。选举结果不只决定蓝绿谁在朝谁在野,也一定会影响两岸关系下一步走向。

本文标签: 美国国会  台湾  美国  国会  华盛顿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