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发布丨马英九等了36年首次访陆寻根祭祖 参观孙中山纪念馆时建议加上这句话

社会热点2023-03-29 18:22:16未知

中国发布丨马英九等了36年首次访陆寻根祭祖 参观孙中山纪念馆时建议加上这句话

(原标题:中国发布丨马英九等了36年首次访陆寻根祭祖 参观孙中山纪念馆时建议加上这句话 )

中国网3月29日讯 清明节是中华民族慎终追远、缅怀故人的传统节日。3月27日,马英九率团抵达上海,开启了期许已久的首次寻根祭祖之旅。这也是自1949年以来,首位台湾地区卸任领导人访问大陆。

中国发布丨马英九等了36年首次访陆寻根祭祖 参观孙中山纪念馆时建议加上这句话

3月28日上午,中国国民党前主席马英九一行拜谒南京中山陵。这是在中山陵祭堂,马英九向孙中山坐像敬献花环。新华社 图

“希望有机会能去大陆看看”

公开资料显示,马英九1950年出生于中国香港,祖籍湖南省衡山县,1952年随家人移居台湾,1967年加入中国国民党。1981年,马英九踏入政坛,曾任台湾地区“法务部”部长、“行政院大陆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台北市市长等职。2008年5月获任台湾地区领导人。

在担任台湾地区领导人期间,马英九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在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果。卸任后,马英九多次公开表示“希望有机会能去大陆看看”。

2019年1月,在与台媒的互动环节中被问到是否想到大陆走走时,马英九肯定地回答“当然有”“我真的很想去”。马英九称,当时为了纪念台湾光复、抗战胜利70周年,“我们花很多功夫回顾这段历史,触及到很多大陆城市,真的很想去看看跟那时相比差多少”。

他还透露,当初竞选台北市市长之前,本有机会到大陆参加“丝路之跑”,“当时很兴奋,都报名了”,没想到最后被劝去参选,所以泡汤了。因此,他希望有机会来大陆看看,毕竟过去通过课本及很多方面了解过很多关于大陆的情况,“尤其很多大陆同学都希望我去他们的家乡”。

“两岸年轻一代之间不该是敌意相向”

2016年5月,马英九卸任台湾地区领导人。但根据台湾有关规定,其赴大陆管制年限为3年,后又由于种种原因,管制年限一直延续到2021年5月。

马英九一直致力于培育青年学子,曾在国民党内创立青年团,卸任后成立“马英九基金会”,并成立“大九学堂”青年营队。“马英九基金会”网站称,此举是为了鼓励岛内青年学子关心社会,也关心政治、经济、文化、环保等议题。据了解,此次与马英九同行的30多位青年便是“大九学堂”的学员。

据台湾“联合新闻网”报道,马英九认为,两岸年轻人之间的交流已经中断好几年,若能借这次访问大陆的机会带领台湾的青年学子与大陆学子交流,让民众重新体会“两岸之间最美丽的风景是人”,尤其是年轻一代之间,不该敌意相向或剑拔弩张。有交流,有对话,很多因为政治因素产生的敌意就会缓解,这才是两岸之间原本应有的面貌。

报道还称,马英九深知此次首访大陆会引发相当的政治效应,不希望到大陆祭祖的单纯愿望卷入国际以及岛内复杂的政治纷扰,甚至被岛内部分阵营运用为政治攻击手段,“因此决定此行不访问北京,单纯定调赴大陆祭祖”。

台湾《联合报》称,马英九带着家人回湖南湘潭白石镇老家祭祖,凸显两岸血缘及情感脐带,具有良好的融冰效果。

“盼和平更快更早到来”

今年3月19日,马英九即将赴大陆祭祖的消息传出,引起了台湾地区和大陆公众的广泛关注。3月20日,“马英九基金会”执行长萧旭岑召开记者会,说明本次行程的计划和目的。

据台湾“中时新闻网”报道,萧旭岑在记者会上表示,马英九赴大陆之行在今年春节开始规划,主要考虑到马英九今年7月就满73岁,基于中华文化慎终追远的传统,应该让他去祭祖、尽孝道。

萧旭岑指出,马英九卸任后仍相当关心两岸事务,在台湾东吴大学担任讲座教授多年也常与陆生互动。他认为,两岸近几年处于冰封状态,两岸年轻人每增进一分情谊,风险就减少一分,达到降低紧张情势的效果,“买再多武器都不如让两岸年轻人认识彼此、深入交流”。

3月27日下午,马英九率团从台北出发前往上海,然后赶赴南京。出发前,马英九发表简短谈话,他表示,这是他第一次到大陆访问,“事实上在我37岁时,在政府里就负责处理两岸事务,我今年73岁,等了36年才有机会到大陆访问,的确是久了一点,但我很高兴能去”。

马英九还指出,除了祭祖外,此行还带了台湾大学生去大陆交流,希望通过年轻人的热情互动,改善两岸目前紧张氛围,让和平能够更快更早地到来。

“去年今日割台湾,四百万人同一哭”

3月28日上午,马英九一行开始了此次大陆之行的首个公开行程——拜谒南京中山陵。在祭堂耳房,马英九题写“和平奋斗 振兴中华”,以志纪念。

中山陵位于江苏省南京市玄武区紫金山南麓钟山风景名胜区内,是孙中山先生的陵寝及其附属纪念建筑群。孙中山是伟大的民族英雄、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受到全体中华儿女景仰。他始终坚定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旗帜鲜明反对一切分裂国家、分裂民族的言论和行为,并强调“‘统一’是中国全体国民的希望”。

马英九在南京拜谒中山陵

在网络自媒体发布的现场视频中,在参观孙中山纪念馆时,导览员提到中日甲午战争战败,马英九建议展览板上加一句“割让台湾”。他说,“要写上‘去年今日割台湾,四百万人同一哭’,可以想象,当时台胞是多么地痛苦多么地遗憾。”

参观孙中山纪念馆后,马英九在接受媒体联访时表示,两岸人民同属中华民族,都是炎黄子孙。深盼两岸共同努力,追求和平,避免战争,致力振兴中华,这是两岸中国人不可回避的责任,我们一定要努力实现。希望台湾青年深入了解中山先生生平和两岸关系,认清两岸一定要和平奋斗才能振兴中华。“这次来大陆,看到大陆朋友非常热情,民众非常欢迎,我们回去后会把这份好意转达给台湾民众。”

江苏自古就是鱼米之乡,是经济大省、开放大省、科教人文大省,也是大陆台商投资最密集、两岸交流最活跃的地区之一,许多台湾青年在这里创业。

28日,中共江苏省委书记信长星在南京会见马英九一行。马英九对江苏省此次热情周到的安排,以及对在苏台商台企多年来的照顾表示感谢。他表示,海峡两岸分享、传承了共同的血缘、历史与文化,台湾与江苏有着紧密的经贸文化交流。我们将坚持“九二共识”,深化两岸交流合作,促进青少年交流,拉近两岸同胞的心灵距离,为增进同胞福祉共同努力。

按照公开信息,在南京之后,马英九还将赶赴武汉、长沙、重庆、上海等地参访,于4月1日前往湖南老家祭祖。

他们都曾参访大陆

事实上,早在1987年11月2日,台湾当局顺应民意放开民众赴大陆探亲后,便开启了两岸交流的序幕。在马英九访问大陆之前,也不乏台湾地区政治人员来大陆参访交流。

2005年4月26日至5月3日,时任国民党主席连战率领台湾代表团到南京、北京、西安、上海参观访问。4月29日,时任国家主席胡锦涛与连战在北京举行会谈,这是60年来国共两党最高领导人的首次正式会谈。会后共同发布了“两岸和平发展共同愿景”。

同年5月12日和7月12日,亲民党主席宋楚瑜和时任新党主席郁慕明分别率团访问大陆。此后,宋楚瑜曾多次参访广东,最近一次是在2019年率团赴粤港澳大湾区参访。今年1月下旬,宋楚瑜再度访问大陆,在接受大陆媒体采访时表示,两岸同胞要一条心,共促两岸和平统一。

宋楚瑜表示,希望台湾有志青年能够参与大陆提出的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并且强调两岸拥有共同的血脉和共同的中华文化,必须通力合作,以统一为目标,以和平为原则,这才是两岸正确的发展方向。

两岸关系几十年的发展证明,和平发展已经成为两岸的主流民意,任何意识形态都无法阻挡。

近八成台民众乐见两岸恢复交流

今年以来,两岸交流渐渐热络。据台湾《中国时报》报道,“台湾民意基金会”最新民调显示,有高达77%的受访民众乐见两岸恢复交流、降低紧张。

“台湾民意基金会”董事长游盈隆对此表示,这种结果传达出一个强烈且清楚的信息,即绝大多数台湾人期待两岸降低紧张,恢复正常交流,“这是一种很素朴、自然、没有心机的愿望”。

对于马英九到大陆祭祖,网友们纷纷留言表示,“为两岸和平发展,值得赞扬”“祭祖本来就应该的!孝道也是一种美德!要赞叹!”还有人表示,“祭祖是对祖先之祭拜,很正常,不要再搞政治化,如再搞政治化真是太可恶了”。

据台湾“中时新闻网”和“中央社”报道,台北市长蒋万安在3月21日出席活动时,被媒体问及马英九出访大陆一事,他表示,马英九出访是以青年交流和祭祖为主,要平常心看待。他同时强调,两岸之间只要能够通过交流增进理解、化解歧异,“都很乐见”。

蒋万安还以两岸近来增加航点等为例,称“这些都是正向交流,外界应该正向看待”。

延伸阅读:

张思南:马英九在南京看到的,不只是中山陵的肃穆

直新闻:3月28日,马英九拜谒南京中山陵并发表致辞,你对此有何观察?

特约评论员 张思南:中国国民党高层到访大陆,拜谒南京中山陵可以说是一种惯例,连战、吴伯雄、洪秀柱、江丙坤,皆是如此。

这种惯例的意义,不仅仅在于长眠于此的孙中山是国民党的创始人,更因为孙中山是中国民主主义革命的先行者。

所以这里不只是对于国民党人,而是对于每一个中国人,都有着重要意义。

但此行对于马英九来说,除了惯例之外,还有更多的特殊意义。

其一,在2022年台海局势的动荡之后,马英九的到来,表明岛内“交流而非交恶,对话而非对抗”的取态仍有积极的影响力,台湾社会内部仍有与大陆相向而行的意愿和空间。

当天拜谒孙中山的祭文中,有着“九二共识、和平基础”八个字,而马英九本人随后也将孙中山的遗言放在如今的时代背景下再次解读,写下“和平奋斗、振兴中华”八个字,深盼两岸共同努力,一道面向未来,实现全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不是刀兵相向,陷入那亲者痛、仇者快的境遇。马英九表示,“这是两岸中国人不可回避的责任”。

外界注意到,马英九此行随团还有数十名台湾大学生,用马英九的话来说,就是希望通过年轻人的热情、互动,改善两岸的目前氛围,唯有台湾的年轻人深入了解两岸关系,认清楚两岸关系一定要走向共同的“和平奋斗”,才能更好地实现“振兴中华”。

其二,就马英九个人而言,这是他等待了36年的祭祖之旅。此前一天桃园机场临行前,马英九谈到,在他37岁时,就开始处理两岸事务,而他今天73岁了,等了36年才有机会到大陆访问。马英九不无唏嘘地说道:“的确是久了一点。”

这种等待的背后,是血脉相连,这也可以说是今天的一个关键词。祭文中的“两岸文明,同属中华”和马英九在讲话中表述的“两岸人民同属中华民族,都是炎黄子孙”无不强调了这一点,这不是任何人可以通过玩弄文字或是政治就可以改变的。

实际上,马英九此次来到南京,我还想到了当年解放军解放南京时,毛主席写下的那句诗:“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我相信,74年后,这首诗依然非常合适送给马英九先生。


3月28日上午,中国国民党前主席马英九一行拜谒南京中山陵。这是在中山陵祭堂耳房,马英九题写“和平奋斗 振兴中华”,以志纪念。(新华社)

直新闻:为什么呢?这首诗放到今天给了你什么的感想,和马英九此行又有什么关联呢?

特约评论员 张思南:“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这句诗的核心就是变化,翻天覆地的变化。74年前,南京的变化是旧社会的崩溃瓦解;74年后,南京的变化是新社会的蓬勃发展。

我相信今天马英九在南京看到的,一定不只是中山陵不变的肃穆,还有南京这座对于中国国民党人有着深厚历史情结的城市翻天覆地的变化,以及整个大陆翻天覆地的变化。

还记得孙中山生前擘画的建国方略吗?其中在《实业计划》中,孙中山提出要兴建北方大港,开发新疆,开发河北、山西煤铁矿,改造长江上游水路,兴建南方大港以及打造高原铁路系统等等。

这些宏伟的规划令时人震惊,甚至被戏称为天方夜谭,但它们寄托了彼时孙中山对于中国实现现代化的美好期望,是中国人自己对于现代化道路的一次努力探索。只不过孙中山把希望寄托在了西方技术和资本身上,直到最后也没有成功,而国民党也没有做到,但继承了民主主义革命的共产党通过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最终做到了。

北方大港,现在中国有了唐山港,吞吐量稳居北方第一;开发新疆,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有效扭转了当地贫穷落后的面目;开发河北、山西煤铁矿,如今的中国煤矿产量世界第一,四分之一来自山西,河钢集团钢铁产量更是超越德国;改造长江上游水路,新中国完成了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这一世纪工程;南方大港,如今的香港、广州、深圳都是年吞吐量居世界前十的超级大港;至于高原铁路系统,兰青铁路、青藏铁路、川藏铁路拔地而起,体现了世界最高水平的基础设施建设能力。而马英九先生此行中将体验的高铁,更是大陆的一张亮丽名片,通车里程早已超过全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高铁里程的总和。

马英九说,孙中山让中国“走向富强康乐的开始”,但最终的富强康乐,就像由孙中山所擘画的建国方略的伟大构想,是在共产党人所践行探索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下逐步实现。而这其中,不应该是某种迭代或是道路对抗的关系,而应是合作关系,共产党人与国民党人的合作,正如两岸炎黄子孙都尊长眠于南京的孙中山为革命先行者,两岸的目标都应是这个国家和全民族的伟大复兴。所以无论是哪个党派,还是两岸的哪一边,在真正的民族大义之下,我们都是中国人,我们都努力走在“中国式现代化”的道路之上。

本文标签: 马英九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