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影视制作的前期准备

办公百科2022-04-16 17:45:55佚名

3D影视制作的前期准备

  我们知道,在2D影视作品正式开机之前,剧组工作人员会对这部影视剧做很多前期的准备工作,这个工作包括剧本的修改和完善、剧组人员的确定、时间和预算的确定,场景选择、器材选择、分镜的确定等。前期工作如此重要,直接影响到整个拍摄过程的顺利与否,实际一点就是影响预算和影片质量。有经验的影视工作者对此应该是深有体会的。有了这个前提,于是我们现在在制作3D片的时候,有了这样一个疑问,面对3D影视制作,我们应该提前准备些什么?
  
  第一种方法:数据化
  
  拍摄3D,首先我们要明确一个问题,就是这部影片为何要拍摄成3D。我们可以说,这个东西是要上院线的,或者这是一部城市宣传片、这是一部商业广告片。OK,那接下来需要考虑的是,这部作品的题材,或者是表现方法,是否适合用3D来表现出来。这在确定剧本之初就应该将这个元素考虑进去,因为把一个原本计划拍摄成2D的作品拍摄成3D,成本并不是翻一番的问题,有时候还会遇到许多技术难点和风险,这时候需要3D导演来进行斟酌,他会根据剧本本身以及场景的选择、器材的选择等因素来分析这个脚本是否合适拍摄成3D,当然,如果真的不合适,相信执意要拍3D片的制片及导演也不会轻易放弃,这时候就需要相关剧组人员和3D导演进行配合修改,修改剧本的表现方式以及其他相关因素,使得它更适合用3D的方式表现出来,在这个过程中,良好的沟通和彼此的信任是一个关键。

  摄像师可以选择不同的3D器材供应商所提供的视差计算软件,视差计算方法其实不难导出,有心的读者可以自己尝试一下。有了这些类似的软件之后,只要输入相关的数值,就可以获得一个对应的视差值或者视差比例值,这些软件也许还会提示这个视差值是否在视差安全范围之内,这样一来,影视工作者就可以根据软件计算出来的视差值,记录其所对应的焦段、轴间距、零视差面等数据,待拍摄和后期制作的时候使用。
  
  用软件得到理想的视差值之后,在画2D分镜和场面调度图的时候,我们不妨把一个对应的3D分镜和3D调度图标注进去,简单的方法,是在原有的2D分镜图上,标注好空间里关键事物的视差值,比如前景过肩人物的视差是-3个像素,远景是+20个像素,同时在画面旁标注这个镜头所拥有的3D参量各是多少,有了这些明确的标注之后,我们会发现,在镜头和镜头的衔接时,视差是呈现跳跃式的,也就是说,比如这个镜头的最大负视差是-3个像素,下一个镜头的最大负视差变成了-10个像素,这样一来,可以制作出曲线表:可以曲线的横坐标表示影片的时间,纵坐标表示视差范围,在一定视差范围内人眼可以接收。还可以绘制更加详细的表格,表示镜头和镜头间的视察跳跃程度,这个跳跃程度越大,人眼就越不好接受,所以浮动过大的视差衔接,也应该是我们需要避免的。
  
  除此之外,这个记录的数据也是有一定讲究的,首先,我们要知道,如果真的需要依照这个数据来进行拍摄,那么这个镜头所对应的3D参量,就必须至始至终地记录清晰,这就像场记一定需要记录好镜头和坏镜头,电子打板器一定要和摄像机时码同步一个道理。因为在后期制作的过程中,这些3D镜头也许需要配合一些后期制作的3D场景特效,如果两者的3D参量不一致,将会导致观影时候的空间错乱,这个后果是非常严重的。
  
  也就是说,这个数据同样适用于后期特效的3D制作,虚拟建模和特效的3D效果和现实拍摄稍有不同,区别主要在于虚拟场景和特效的S3D渲染用的多是离轴渲染(Off Axis),而现实拍摄用的是夹角拍摄(In-Convergence)或者平行拍摄(Parallel)方式,这三种方式的观影效果稍有不同,但是影响不大,所以实拍的数据同样可以对后期制作有十分重要的参考意义。
  
  第二种方法:眼见为实
  
  这种做法适用于有经验的3D导演和团队。

  
  与第一种方法相似的是,不管经验多么丰富的3D导演,都要对剧本本身、分镜头、场景设置、机位调度、演员调度等进行分析,并且和相关人员进行配合修改,使整部作品在不违背其艺术造诣的情况下,用更适合于3D的方式来表现出来。
  
  接下来需要做的事情,也许就简化很多,3D导演同样会对分镜头进行标注,通常也是用视差或者视差比例来表示出屏入屏的关系,但是这个数据仅仅具有参考意义,因为3D导演会用一种“眼见为实”的方式,来进行接下来的工作。
  
  3D导演通常也会拥有一个视差计算器,但是他不会依赖于视差计算器,因为就像我们之前所提到的,视差虽然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一个镜头的立体感,却并不完全决定,而3D最终需要确认的,恰恰是画面的立体感问题,这个立体感涉及到轴间距、观影距离、观影屏幕尺寸等,并不能简单量化成视差。3D导演需要根据自己的经验,或者是用眼见为实的方法,在3D拍摄制作的实际过程中,监控3D效果。这样的3D理念是一个艺术创作的过程,在第一种方法的数据化背后,是一种无限的创造力,所以没有更多具体的可明确说明的东西。需要确定的一点就是,无论何种方法,都需要设备的支持。
  
  设备的支持是整个3D影视作品成败的关键之一。目前3D影视业说是刚刚兴起,也大概有三个年头了,国内外的S3D器材、设备、软件公司,如雨后春笋一般成长起来。如何选择合适的器材设备和软件,将是我们下次介绍的重点。

本文标签: ,影视制作  ,标签  ,简介  ,数据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