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的专业术语有哪些
每个候选人的侧重点不同,但无非是从性能、配置、空房间、设计、做工、品牌等几个方面综合选择自己理想的车。因此,我们需要稍微了解一下许多制造商配置表中的参数或英文缩写。然而,对于大多数人来说,缩写如DOHC、VVT、ESP、AWD等。还是不知道具体的意思。因此,边肖将针对汽车的几大部分简要说明这些英文单词或参数,以帮助您更好地了解汽车,并从现在开始买车不求人。
功率(千瓦)
最大功率是发动机性能的基本参数之一,单位为千瓦或马力(1 kW ≈1.35马力)。从买车的角度来说,与水平排量发动机相比,动力越大越好,这是毋庸置疑的。事实上,动力可以简单地与汽车的速度联系起来。功率越高,速度越高。但是买车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最大功率爆发速度范围,不能只看数值。比如2.0L发动机最大功率120 kW,但要6400 rpm才会出现。所以这个120KW其实参考意义不大,因为正常行驶速度大多在1500-3000 rpm之间。因此,此时如果关注发动机在行驶速度范围内的表现,会更有参考价值。
扭矩(牛米)
发动机性能的另一个基本参数,单位是牛米。扭矩值越大,瞬时加速能力越好,可以简单理解。和动力一样,同排量发动机的扭矩值越大,加速性能基本越好。然而,与功率不同,峰值扭矩给出的爆发速度早于功率。以2.0L发动机为例,最大功率为120 kW /6400 rpm,最大扭矩为200 Nm /4600 rpm。也就是说,汽车在4600转后加速性能开始减弱。此外,何时进入峰值扭矩爆发也是一个重要的参考。爆发越早,低扭矩响应越好。例如,2.0T发动机的峰值扭矩转速范围为1800-3500 rpm,而相同排量的另一台发动机的转速范围为2200-3700 rpm。因此,前者绝对更适合城市走走停停,低扭矩性能更强。
涡轮增压(涡轮增压)
在相同的单位时间内,利用发动机的废气驱动涡轮压缩进气,通过提高燃烧效率来提高发动机的功率和扭矩输出。购买涡轮增压车型时,我们需要关注的因素之一是涡轮介入速度。其实这和看扭矩值是一样的。汽轮机介入越晚,滞后现象越严重。200转介入的驾驶体验与2000转介入完全不同。
机械增压
目前增压车型很少。类似于涡轮增压,通过压缩进气来提高发动机燃烧效率。不同的是,机械增压使用机械空气体压缩机压缩进气,而不是废气驱动。因此,与涡轮增压相比,机械增压没有迟滞性。只要发动机启动,曲轴就可以开始提供增压。缺点是受曲轴转速限制,没有涡轮转速高,动力提升不那么明显。况且因为是和曲轴连接,机械增压会消耗一定的动力。
SOHC和人道主义事务部
单顶置凸轮轴和双顶置凸轮轴的英文缩写。我们先来看看凸轮轴的功能,可以简单理解为驱动进气门和排气门。顶部,即放置在发动机燃烧室上。所谓的单顶置凸轮轴是指凸轮轴驱动进气门和排气门的开启和关闭。双顶置意味着两个凸轮轴分别驱动进气门和排气门打开和关闭。简单知道原理。但是,我们应该知道它们各自的优势。由于结构简单,转速更快,SOHC具有比双顶置凸轮轴略好的低扭矩性能。相反,双顶置凸轮轴在高速时的性能比SOHC好。至于油耗,其实没有差距,一般认为SOHC比DOHC省油。当然,以现在的技术,差距并不大,没有绝对的好坏之分,所以选车的时候不用太在意。目前市场上搭载双顶置凸轮轴发动机的车型远多于搭载SOHC发动机的车型。
电喷和缸内直喷
先说化油器,一种过时的供油方式。化油器依靠吸入的空气流通过化油器形成负压将汽油吸出,然后与进气歧管中的空气体混合进入气缸燃烧。电子燃油喷射是将电子燃油喷射器直接布置在进气歧管中。与化油器相比,最大的优点是喷油量的电子控制更加精确。
缸内直喷,简单理解就是把喷油器放在进气门附近,直接将燃油喷入气缸,在气缸内直接与空气体混合。缸内直喷可以更好地控制喷油量,根据进气量获得最佳燃烧时间点和燃烧效率。所以一般来说缸内直喷的发动机动力是优秀的,缺点一般认为容易积碳,后期维护成本略高。
连续可变气门正时
不同的品牌对这项技术有不同的英文缩写。例如,丰田已经将这项技术命名为VVT-i,本田的VTEC,日产的VVL和三菱的MIVEC。严格来说,每种技术都不一样,但总体差别不大。其初衷是可以根据发动机转速和工况的不同来调整配气机构系统,在高低速两种工况下都能获得理想的进排气效率。购车,厂家告诉你有VVT技术,就是省油,动力提高。稍微理解一下别人就行了。
压缩比
压缩比是影响发动机输出性能的重要因素之一,是气缸在下止点时的最大容积与上止点时的最大容积之比,称为压缩比。至于压缩比能给购车带来的参考,可以理解为压缩比越高,需要的燃油标号越高,否则会爆震。至于动力输出,一般认为压缩比越高,动力性能越好,技术相比排量发动机更好。当然只是一般认为负面例子很多,我就不一一列举了。
防抱死制动系统
一种具有防滑、防抱死优点的安全制动控制系统,可避免紧急制动时失去对方向和车轮侧滑的控制,使车轮在制动时不会抱死,轮胎不会在某一点与地面发生摩擦,从而增加摩擦力,制动效率可达90%以上。ABS只是在制动力突然增大,轮速突然消失的情况下才起作用,但并不是说汽车配备了ABS系统就万事大吉了。
制动闸
刹车,大家更清楚。汽车制动器是指产生阻碍车辆运动或趋势的力(制动力)的部件。一般来说,刹车主要靠摩擦力。当然,我上面说的主要是脚控制的。我们也可以用手控制手刹(俗称手刹)。下坡路刹车失灵时,请使用手刹。
减震器
自己开车可能感觉不到震撼,但是乘客的PP会受很多苦。这是一种可以改变源干扰力或系统传输特性,减少振动的装置。减震器主要分为液压减压器和气动减压器。
电子控制单元
作为车辆上的计算机控制系统,ECU可以控制燃油经济性、ABS启动的及时性,以及车辆上的所有电气系统。在现代汽车中,电子控制单元的先进性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了产品的年龄差异。新车型很重要,但新旧ECU是本质区别。比如发动机燃烧的原理是一样的。有些发动机省油,有些发动机耗油。这种差异很大程度上是由ECU决定的。
f前体
全部写成“前置发动机,前置驱动”是指前置发动机,前轮驱动,也就是所谓的前置驱动。发动机放在车前,波箱靠近发动机,动力由前轮送到地面,前轮还负责动力传递和转向。这样做是为了节省传动轴到后轮,让车厢有更大的空空间,车身自然轻盈。另外,前置前驱车容易操控,在高速失控时更容易救车。
多点注射系统
目前最常见的喷射系统,即多点喷射系统,是在每个气缸的进气口安装一个点喷射器,由电子控制单元(ECU)控制,在不同的气缸内分别或成组喷射。汽油直接喷入各缸进气口前,然后与空气体一起进入缸内形成混合气,属于后级喷射。
Quattro全时四驱
搭载该系统的汽车可以随时由四个车轮独立驱动,与其他前后轮分时四轮驱动的汽车不同。它有更好的平衡。每当转弯时,离心力总会作用在汽车上,使其向弯道外缘偏转。这个离心力对控制汽车的影响有多大,取决于车身重心的位置。同时振动感更小,抓地力更强。简而言之,它在任何路况和天气条件下都具有出色的预测控制响应。
后拉索铸造独立悬架
独立悬挂系统是指每侧车轮通过弹性悬挂系统单独悬挂在车架或车身下方。这样可以减少对车身的冲击,提高车轮的地面附着力。它还可以降低发动机的位置和汽车的重心,从而提高汽车的行驶稳定性。然而,独立悬架系统存在结构复杂、成本高、维护不方便的缺点。同时由于结构复杂,会占用一些车内骑行空房间。
安全气囊
如果你想安全,没有安全气囊是不行的。这也是现代汽车中备受关注的高科技设备。一旦车头发生强烈碰撞,安全气囊会瞬间跳出方向盘,置于方向盘和驾驶员之间,防止驾驶员头部和胸部撞击方向盘或仪表盘等硬物。此外,一些汽车在靠近车门的座椅侧面配备了侧气囊。
价值阀
与人体不同,汽车的气门不仅排放废气,还负责向发动机喷射燃油。为了提高进排气效率,原来每缸只有一个进气门和一个排气门的设计逐渐被多气门技术所取代,因为多气门结构容易形成紧凑的燃烧室,喷油器设置在中央,可以使燃油空气混合气燃烧得更快更均匀,适当减轻各气门的重量和开度,使气门开启或关闭更快。
轴距
轴距是我们经常看到的一个汽车术语。简单来说,就是前轴中心到后轮轴中心的距离。车长确定后,轴距是影响乘坐空间空最重要的因素,因为大部分两厢车和轿跑客车的乘客座椅都布置在前后轴之间。长轴距增加了乘客的纵向空空间,这将大大增加影响车辆乘坐舒适性的脚空空间。虽然轴距不是决定内饰空的唯一因素,但却是根本因素。轴距越大,车厢长度越长,乘客座位空越宽敞,抗俯仰、抗偏航性能越好。长轴距在提升直道巡航稳定性的同时,转向灵活性下降,转弯半径增大,汽车的机动性也变差。
汽车的夜视系统有什么用
随着汽车的逐渐普及,交通安全已经成为一个世界性的问题。全球每年因道路交通事故死亡的人数约为125万人,相当于全球每天因交通事故死亡3500人。交通安全已经成为一个难题,一直威胁着我们的生命。
在日常驾驶过程中,夜间驾驶无疑是最危险的。驾驶员在驾驶时最依赖视觉,夜间光线不足比白天更容易引发事故。于是,汽车夜视辅助系统应运而生。这套设备的主要功能是利用红外成像技术将外界温度转化为图像显示在电子屏幕上,其观察范围比汽车大灯长3倍以上,大大提高了夜间行车的安全性。根据红外辐射源,夜视系统可分为主动式和被动式。被动热成像技术不依赖热源。它主要利用照明系统和摄像头来识别红外反射波成像。甚至可以找到不发出热信号的物体,所以反馈的信息可能更多。然而,它们之间的主要区别是探测距离的不同。主动夜视系统的探测距离为150-200米,而被动系统的探测距离可达300米以上。至于是好是坏,要根据自己的需要来选择。
这种夜视系统可以有效防止夜间事故。在安全功能上,是继汽车安全气囊、防抱死制动系统之后,具有较高使用价值的安全系统。现在很多汽车厂商都采用了这个系统,比如奔驰全新S级轿车、本田新里程、宝马7系轿车等。出于安全原因,必须安装夜视系统。
这种源于军用的汽车驾驶辅助系统,可以拓宽车辆在黑暗中行驶的视野,夜视系统形成的图像可以有效弥补光线不足带来的隐患。相信在不久的将来,随着成本的降低,这个系统会普及到所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