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月例行的CPI又公开了,二师兄的威力再度袭来。CPI持续3个月“破2”让通胀的风险逐渐上升,但与此同时,要是扣掉猪肉,通缩的阴影始终挥之不去。那么问题来了,中国当前的风险到底是通胀还是通缩?
CPI持续3个月破“2”,猪肉价格影响加大
“二师兄”最近可不是普通红。一边是国内的猪肉产量跟不上需求,进口猪肉大幅增添;另一边厢,猪肉价格已经持续3个月同比涨幅超过25%,相应带动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水涨船高。
国家统计局5月10日公开的数字显示,4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上涨2.3%,涨幅和今年2月、3月持平。
在影响CPI上涨的主要缘故中,猪肉和鲜菜依然扮演重要作用。今年4月,猪肉价格同比上涨33.5%,影响CPI上涨约0.75个百分点。而鲜菜的价格虽比上月有所归落,但与去年同月相比价格依然较高,同比涨幅达22.6%,影响CPI上涨约0.56个百分点。
值 得一提的是,今年2月以来的3个月,CPI的月度涨幅均为2.3%,但猪肉价格对于CPI的影响正在加大。今年2月,猪肉价格上涨影响CPI上涨约 0.59个百分点,3月时猪肉影响CPI上涨0.64个百分点,而4月,猪肉对CPI的影响进一步达到了0.75个百分点。“二师兄”的威力,看起来是逐 渐增强的。
“猪周期”还将持续,通货膨胀要来了吗?
中 国人对于吃这件事向来比较注重。在中国的CPI计算体系中,食品占有举足轻重的影响。而食品中,猪肉又是重中之重。因此,猪肉价格的一举一动,都约摸对 CPI造成重要影响。普通而言,CPI持续保持在2%以上就意味着有通货膨胀的风险。如今,猪肉价格推动CPI持续3个月“破2”,是否意味追市国约摸进 入通货膨胀?
国家统计局城市司高级统计师余秋梅解读以为,猪肉价格上涨的主要缘故还是“供应偏紧”。而多数分析以为,“猪周期”的影响下,猪肉价格有潞傍上涨趋势,但涨幅约摸会逐渐变小。物价水平总体上仍可望保持“温柔上涨”。换言之,猪肉价格上涨的“后劲不足”,总体物价浮现大幅上升的约摸性不大,有望控制在全年3%的物价涨幅控制目标内。
不过,有权威人士日前接受《人民日报》采访时表示,一二线城市房地产价格上涨较快,部分服务领域价格持续上涨。面对这样的形势,社会上以为通胀的热玟确实增添。
但还是有人以为,拿掉猪后全是通缩
尽管CPI持续“破2”引发了通货膨胀的隐忧,但在一些经济学者看来,要是扣除猪肉的因素,当前中国最大的风险仍是通缩。国泰君安[0.00%]证券研究所首席宏观分析师任泽平就以为:“没有通胀,拿掉猪以后全是通缩”。
DT君也发明,2014 年以来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月度涨幅除个辞月份外,持续低于2%。2014年、2015年持续2年,中国全年的物价涨幅目标都没有实现。其 中,2015年年初设定的物价涨幅目标是3%,最终惟独1.4%,是6年来的最低点。长期来看,说中国经济濒临通缩风险,并非危言耸闻。
《华尔街日报》中文网此前的专栏文章则以为,为了对抗通缩,中国对通货膨胀的容忍度在提高。文章以为:中国国内近期猪肉价格飙涨,约摸会驱使年中的CPI涨幅触及全年目标(即3%),“温柔的通胀”是中国欢迎的。
通缩是什么?看看日本过去的30年吧
说到通缩的危害,一个最典型的例子约摸就是日本了。日本过去30年都因为通缩而陷入经济停滞。
以1985年日本与西方签订有关日元升值的“广场协议”为标志,日本经济从高速增长持续放缓。随着日元升值,日本出口产业备受打击,大量过剩的资金转向房地产、土地等市场,造成了投机热潮。1990年,日本经济泡沫崩溃,经济加速衰退,甚至浮现了负增长。
在 此后长达20多年的光阴里,日本财政状况不断恶化,长期处于通货紧缩,地区差距与贫富差距扩大。最近几年,为了抗通缩,日本政府采取了不少措施。其中, “安倍经济学”被以为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为结束日本经济停滞而做出的最踊跃尝试。但最近,日本国外的一项调查显示,安倍经济学的成效并不显然。日本仍 旧未能显然走出通缩。
说尽了日本,再看中国。向来以来,外界都有评论以为:要是中国处理经济的方式不正确,步入日本式的通缩也并非全无约摸。
权威人士谈通缩通胀:还不能匆匆下结论
目前看来,国内以为中国经济濒临通胀风险的人有不少,但也有观点以为最大的风险仍是通缩。到底物价形势会如何演变呢?《人民日报》5月9日刊登的《开局首季问大势——权威人士谈当前中国经济》一文中,权威人士对于当前的物价形势也表示了看法,从中或允许以看出政府高层对物价形势的判断。
在归答当前《人民日报》关于中国是濒临通缩还是通胀的问题时,权威人士表示:还不能匆匆下结论。
权威人士表示,一方面产能过剩依然严重,工业品价格总体下降的趋势一时难以根本改变,物价普遍大幅上涨缺乏实体支撑;另一方面,市场流动性充裕,居民消费能力旺盛,浮现严重通缩的约摸性也不大。
但是他又说,我们必须保持警觉,密切关注价格的边际变幻,尤其是工业品价格、消费品价格、资产价格及其相互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