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条件是影响鱼病发生和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既影响致病生物的毒力和数量,又影响鱼体抵抗力的大小。例如,很多致病生物只有在一定条件下才能致病,反过来说,没有致病的机会是不可能致病的,这类致病生物称做条件致病病原体或机会致病病原体。又例如,即使没有致病生物存在,环境条件不好也可以使鱼患病甚至死亡。
对病害有影响的环境概括为三个方面。
(1)水的理化性质
水温:鳗鱼是变温动物,它的体温随水的温度变化而变化。当水温突然上升或下降时,鱼的体温不能随着剧烈的变化而变化,会发生病理改变,降低抵抗力,鳗鱼对温度的变化有一定的适应能力,但有一定的限度,幼鳗适应能力比成鱼差,温度突然升高或降低不能超过5℃。
酸碱度;水的酸碱度通常用pH值表示,范围在1-14之间,pH7为中性。鳗鱼适宜的pH为7.0-8.0之间,即中性偏碱。在酸性环境中很多毒物的毒性往往增强。但若过度偏碱,鳃受碱的刺激会分泌大量粘液,妨碍呼吸。
溶氧:水中氧气的溶解量称溶氧,溶氧不足鳗鱼会浮头,长时间缺氧会窒息死亡。溶氧充足有利于水中有害物的氧化和分解,有利于鳗鱼摄食和生长。
毒物:有害的毒物种类很多。常见的有氯、硫化氢、各种防治病害的药物以及一些重金属的盐类。毒物浓度较大,可以引起急性中毒,很快出现中毒症状或死亡。毒物浓度较低,即使不出现急性中毒,但可导致防病机能降低或生长缓慢、畸形。
(2)生物因素
生物因素涉及三个方面:水中病原体、鳗鱼和浮游生物。
病原体:前面已谈到,水中病原体数量过多容易引起病害,在养殖过程中经常施酒药物的目的就是杀灭水中病原体。但施洒药物的同时药物又毒害鳗鱼。为了解决这一矛盾,常常尽可能使用杀灭病原体能力强,对鳗鱼毒性低的药物,准确掌握用量,达到既保持良好环境,又防治病害的目的。
鳗鱼:鳗鱼与环境相互影响。放养密度不合理,环境容易变坏,病鱼、死鱼不及时清除,病原体的传播反过来又影响到其他鳗鱼患病。
其他生物:水体中存在大量的其他生物,有些对鳗鱼有利,有些是病原体的传播者或中间寄主,传播病害。环境条件的好坏与水体中生物群体的组成密切相关。有益生物为主的水体有利于鳗鱼的生长,可以减少病害的发生。
(3)人为因素
人工饲养管理、水质管理、投饲量的控制、饲料质量好坏都是人为因素,这些因素与病害发生的关系十分密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