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雀鱼百科 孔雀鱼百科全书

三农助农2023-04-24 05:53:41佚名

孔雀鱼百科 孔雀鱼百科全书

孔雀鱼体色绚烂多彩、体型优美自然,深受人们喜爱。孔雀鱼分布于部分热带地区的河川下游,其野生栖息地呈现多样化,主要栖息于淡水流域及湖沼。


目录

1.生活习性

2.形态特征

3.成长繁殖

4.养殖技术

5.常见病症状

1.生活习性

孔雀鱼体色绚烂多彩、体型优美自然,深受人们喜爱。孔雀鱼分布于部分热带地区的河川下游,其野生栖息地呈现多样化,主要栖息于淡水流域及湖沼。孔雀鱼繁殖能力很强,能耐受污染水域,有百万鱼的美称。孔雀鱼性情温和,能与温和的中小性型热带鱼混养,平时活泼好动,寿命约1~2年。纯种孔雀鱼分成五大品系——草尾、蛇纹、马赛克、礼服、白金以及众多独立的表现型——日本蓝、米卡立夫、拉朱利等。孔雀鱼是杂食性小型鱼种,成鱼体长3~5厘米,由于孔雀鱼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十分强大,目前全世界几乎随处都能见到它的芳踪。它丰富的色彩、多姿的形状和旺盛的繁殖力,倍受热带淡水鱼饲养族的青睐。

2.形态特征

孔雀鱼别名彩虹鱼、百万鱼、库比鱼、凤尾鱼。孔雀鱼属于热带淡水鱼,表现型不同体长也不同,成鱼体长约3~5cm。
它丰富的色彩、多姿的形状和旺盛的繁殖力,倍受热带淡水鱼饲养族的青睐。雌、雄鱼差别明显,雄鱼体色丰富多彩,尾部形状千姿百态。孔雀鱼是热带鱼中最普通、最为人们喜爱饲养的一种鱼。它体小玲珑,活泼好动,雄鱼尾柄及尾鳍占身长的2/3左右;尾鳍形状有琴尾、圆尾、旗尾、冠尾、三角尾、燕尾、上剑尾、下剑尾、双剑尾、矛尾、针尾(区别于疾病针尾)等各种形状。
雌鱼体长最长可达6厘米,其尾柄及尾鳍占全身的1/3以上,各鳍均较雄鱼的短。较雄鱼体色逊色得多,多为单一银灰色,尾鳍上虽有一些花纹,均没有雄鱼的鲜艳。
孔雀鱼

3.成长繁殖

孔雀鱼适应性很强,最适宜生长温度为22~24℃,喜微碱性水质,pH7.2~7.4,食性广,性情温和,活泼好动,属于上层鱼,能和其他热带鱼混养。孔雀鱼易养,但要获得体色艳丽,体形优美的鱼则从鱼苗期就需要宽大的水体,较多的水草,鲜活的饵料,适宜的水质等环境。孔雀鱼4~5月龄性腺发育成熟,但是繁殖能力很弱,在水温24℃,硬度8度左右的水中,每月能繁殖1次,每次产鱼苗数视鱼体大小而异,少则5余尾,多则一百余尾,有的鱼会产出200尾以上的幼鱼。当雌鱼腹部膨大鼓出,近肛门处出现一块明显的黑色胎斑时,是临产的征兆。
孔雀鱼属卵胎生鱼类。繁殖力强,性成熟早,幼鱼经3~4个月饲养便进入成熟期可以繁殖后代,性成熟迟或早与水温高低、饲养条件密切相关。孔雀鱼繁殖时要选择一个较大的水族缸,水温保持在26℃。pH6.8~7.4,同时要多种一些水草,然后按1雄配4雌的比例放入种鱼。待鱼发情后,雌鱼腹部逐渐膨大,出现黑色胎斑;雄鱼此时不断追逐雌鱼,雄鱼的交接器插入雌鱼的泄殖孔时排出精子,进行体内受精。当雌鱼胎斑变得大而黑、肛门突出时,可捞入另一水族箱内待产。
待产箱中的温度应比原水温高1~2度,箱底放青苔或水草,给小鱼设一个避身之处。雌鱼产仔后,要立即将其捞出,以免吃掉仔鱼。或者要塑料片围成漏斗状隔离墙,浸入水中,将产仔雌鱼放在漏斗中,使仔鱼产出后从漏斗下空洞掉入漏斗外水体,雌鱼就吃不到仔鱼了。
孔雀鱼每月产仔一次,视雌鱼大小,每次可产10~120尾仔鱼,一年产仔量相当多,繁殖时应注意,同窝留种鱼不要超过三代,以免连续近亲繁殖导致品种退化,使后代鱼体越来越小,尾鳍变短。最好引进同品种鱼进行有目的远缘杂交,以防次品种退化,达到改良品种的目的。但孔雀鱼寿命很短,一般只有2~3年。第一胎一般产的比较少,大约产10~80尾;第二胎大约产80~120尾。价格几元到几十元甚至几百元1条不等。
孔雀鱼在狭窄的区域内会有争地盘的现象,出现达到导致鱼只致死,所以当地方狭小的时候适合单条养殖。

4.养殖技术

缸的准备主要是清洁和消毒。消毒是采用沸水消毒法,消毒既彻底,还没有化学药物消毒后遗留的的问题,同时还是最环保的方法。要注意的是消毒时先把缸放平稳,一定要平稳,否则容易裂的。然后要先加少量沸水,让玻璃适应温度,以防止玻璃突然高度受热而炸裂。最后再加适量沸水进行消毒。
养水是将自来水静置3到5天,将水中氯气挥发干净。然后将水加入消毒后的缸中,加入硝化菌,再加入鱼、虾尸体做硝化细菌的食物,用水妖精连续充氧24 小时,即可初步建立起硝化系统,这样的水就可以放鱼了。
接鱼
接到鱼后,不要急于打开包装箱,回家后暗光处开箱。途中防止动作过大导致的震动或翻滚。因为鱼停食、无光的环境下,再经长途、长时间运输后,体质虚弱、精神紧张,因此要特别小心,防止鱼受惊而导致撞袋或撞缸受伤,或导致因惊恐引发的夹尾等情况。因此一切工作都要温柔小心的操作。
兑水
兑水(也称过水,专业名词)工作是重要的工作,同时还很是烦琐的操作。但想养好鱼,就一定要细心、耐心的去完成,保证鱼能够初步顺利适应我们的饲育环境,为以后正常养育打好基础。而很多新手,都是在这方面犯了错误到导致损伤惨重!
密度
对于子鱼放养的密度,缸是40*25*30厘米的,放养的密度在50到60尾左右。密度过大,水质不宜控制容易发病,千万注意!密度过小,缸大鱼少,子鱼不用抢食会导致兴奋度和运动缺乏,从而到影响生长速度的,这是很多玩家没注意到的地方,需要注意。 一般在2周后,就会看到随着子鱼的长大,缸的密度也随着增大起来,这时候如果再不增加空间,就会影响到子鱼的生长速度了。这时就将它们移到50*40*30的缸中,给它们宽阔的空间,为它们进一步的快速发育提供更好的条件
水温差
缸中的水温稳定在22到26度之间(所有的热带鱼都可以适应这个温度区
)。成鱼一般是控制在22到24度,幼鱼则是控制在24至26度度左右。有些鱼友鱼友则把幼鱼温度提高到27、8度,认为这样幼鱼才活跃,食量和新陈代谢增加,才能发育的快,此话说的不假,但这种高温的负面影响却被忽视掉了。在这种高温下,幼鱼新陈代谢过快,即使吃的再多,也供不上代谢出去的速度快,尤其是钙质,因此在一段时间后就可能会出现突发畸形等病症,而且即使是在成鱼后也易发生如早衰、母鱼产后塌腰或公鱼突然塌腰、母鱼产出的子代畸形多等负面情况。这些例子在大棚养殖时,在夏天高温期繁育出的鱼是最好的例证,有经验的玩家应该都遇到过的。
孔雀鱼留做种亲鱼的,基本都是冬天繁育出的鱼,原因也主要是在冬季水温恒定适宜的。
接到鱼后,不要急着打开包装袋,先要把包装袋用水冲洗干净。然后把包装袋放入缸中,约20到30分钟,使袋中的水与缸里的水,温度达到一致。如果无法确认温度是否一致可使用水族温度计进行测试,水温一致方可入缸。打开袋后,先加入相当于袋中水量1/10的缸中水入袋,然后再慢慢的不断把缸中水加入袋中,使鱼逐步适应水质如PH、KH等的变化,整个过程持续30到40分钟左右。当加入缸中的水达到袋中水的量时,即可把鱼温柔捞出放入鱼缸中。此兑水过程,也可以用打吊瓶的输液系统进行的,可以更好的让鱼适应水质的,对于比较珍贵的鱼适用。兑水结束后,要将袋中的原水倒掉,因为鱼在运输过程中排泄的废物、脱落的黏膜等物质,是细菌喜欢的食物和产床,是鱼致病的重要病源。
喂养
鱼刚入缸后十分恐慌,最好不要打开鱼缸照明等之类的强光线,更不要惊动它,例如观看时都不能指指点点动作过大的,接鱼之前的准备工作做的一定要充分,鱼入缸后不要总是在鱼缸周围四处乱窜,记住当天不要喂食!不要换水,观察它的状态怎么样。一般来说在第一天鱼的状态会恢复一些,如找食、追逐配偶等。如状态不好的话,可以加入1%浓度的饱和盐水。多观察几天,一般在一周以内如状态不错,鱼四处寻找食物、追逐配偶等表现,就可以少喂一点点活饵,意思一下即可,千万不要喂多!开口饵料以活食最好,如丰年虾等,人工饵料由于消化困难,不建议用。可换1/10的水,冬天换的水要比缸中水温高出1至2度,夏天要低1至2度,这也是一年中换水时温度掌握的方法。如果状态不好,不喂,继续观察。出现浮头现象时,应考虑放养密度是否过量了。应及时分缸出来。如果没有问题,状态良好的话,同样应少喂最好在上午进行,饵料吃不完的应及时捞出来,鱼儿进食时间控制在五分钟之内。
对于饵料来说,主要是指饵料的种类、喂食的量和每天喂食的次数,以及随着鱼龄的增长不断增加饵料的品种和喂量的调整。
孔雀鱼刚出生的子鱼,当天是不喂的,因为一是先使其适应环境,二是有卵黄囊还未吸收完,呵呵,孔雀鱼可是卵胎生的哦。从第2天开始,最好是以活丰年虾幼虫开口,其营养丰富并易于吸收,又有促进排便的功效。这个时期使子鱼尽量多吃、吃饱,吃到肚子呈半球型,此时缸中还可保留少许活饵的程度。兄弟总结了一句谚语是4周内尽量撑,二月内使劲喂,3、4个月吃得饱,5月以后喂的少。由于兄弟另有工作在身,因此这段时期只能每天早晚抽空各喂2次左右,尤其是早上喂完后在子鱼缸中要略保留少许活饵为好。在这段时期内,如果按欧美、倭国等专业玩家的标准,每天应喂6到8次,每次间隔2、3个小时左右,这样的喂法可以供专业玩家去参考。
水质
水质的好坏直接影响到鱼儿的生长情况。所谓水清则无鱼呀,这个水清是指水中的营养分的多少,在新鱼入缸之前,必须将缸中的水质控制好,比如鱼缸的水循环(水质循环关系到鱼缸中的含氧量)、过滤系统(用于清理缸中的所有杂质减少鱼缸中粪便产生的有毒害气)等。
虽然孔雀鱼属于比较容易饲养的一种观赏鱼,但是对于新手来说想要养活养好孔雀鱼换水这一步骤是非常重要的。管理好饲养孔雀鱼的水质,为他们剔红最佳的生活环境,才能让孔雀鱼健康的成长。
孔雀鱼饲养用水要有一定的硬度,过软的水是不适合养孔雀鱼的。所谓硬度就是指溶解于水中的镁或钙离子,以及碳酸离子等。而水中含有多量时叫做硬水,少者叫做软水。自来水中却有对孔雀鱼有害的氯或重金属在内,氯或重金属等只要把水储存一段时间后,将会自然消失。所谓PH值就是指溶解于水中的氢离子浓度,如此数值小于7为酸性,而大于7为碱性,若是正好7则表示中性。饲养孔雀鱼用水必须将PH值调整为近中性的弱酸性或弱碱性(PH6。5~7。5程度),凡是此一范围者,孔雀鱼的饲养可以说是没问题了。造水是先从中和自来水的氯或重金属开始。虽说是自来水,但因地域,或同一地域也因季节不同而氯浓度也有不同,因此,为合乎自己饲养的孔雀鱼的PH值,并放入过滤细菌的休眠体;这是繁殖于滤材的好气性细菌,而对于分解,发生于水中而有害孔雀鱼的阿摩尼亚或亚硝酸也是不可缺少的物质;因为此一细菌繁殖后,才适合于饲养孔雀鱼用的水质。
孔雀鱼能耐受盐度是正常海水150%的水质(也就是盐度接近于52.5‰,每升水中含盐52.5g左右的盐水)[18]
鱼缸内的水要经常予以循环,并通过过滤器来持续过滤,但水质还是会渐渐恶化。因此,有必要做定期的换水作业。换水的基本为「少量而频繁」,并每2~3周1次,以全水量的四分之一程度为准。水质的剧变对孔雀鱼的伤害很大。此外,每年至少也要做全面扫除1次,孔雀鱼对全新的水还是难以适应,所以有必要保留老旧的水约二分之一左右,来另加新水。换水前几天可以先让新水开始曝气,以便让那些有害物质消失。

5.常见病症状

白点病症状
鱼体全面会出现直径1mm以下的白色细点,并且一定会从各鳍发病之后再扩散至全身,如不予处置时,将会渐次衰弱,不久就会死亡。这是淡水鱼典型病症。尽管孔雀鱼发病率不多,但也不是说完全不会发病,所以大意不得。原因:白点虫等纤毛虫所寄生引发的病症,其体表的白点即是寄生虫的本体。寄生虫的外围的表皮呈白色状者也有,白点愈多则表示寄生状态愈为严重。
治疗方法:白点病的病原体是一种名叫多子小瓜虫的纤毛虫,属于寄生虫病。当水温升至28℃时,小瓜虫会停止发育乃至逐渐死亡。因此,发现孔雀鱼有白点病时,可采用换水加盐加温的办法进行治疗,即先换一半的水,然后按照饲养水的体积加入3克/升的海盐,最后将水温提高到30-32℃,一般3-5天后即可见效。
烂尾症症状
烂尾症症状:是从尾鳍开始附着黄白色粘着物。不久,再蔓延至各鳍,并渐次糜烂。尤其病情进行时,鳍部会呈烂腐状,甚或断落尾鳍都有。因而食欲大减,不久连肌肉也被侵腐而衰弱致死,故有必要及早治疗,发病雄鱼较多,是其特征。原因:遭受气单胞菌(Aeromonas)感染所引起,感染途径为伤口,而受伤大部分由于鱼只之间的争斗,粗鲁的接触所引起的居多。
治疗方法:用浓度为3%的盐水泡10分钟,每天1-2次,并且保持饲养水质良好,过几天坏死组织就会自然脱落。
水霉病症状
别名口腐病,棉花病,但正名为水霉病。这是水霉寄生于体表而带上棉花般是白色状,不久蔓延至全身而腐烂皮肤,尤其病情进行时水霉繁茂部分会腐烂掉落都有可能。而到了患病中期以后就会失去食欲,游水也欠活泼,不久将会死去。
原因:体表的伤口或锚虫,鱼虱等寄生所引起的伤口,由水霉科的真菌着生引发二次病症者。真菌大都是输入孔雀鱼带进来的居多。
松球病症状
全身的鳞片竖起鱼体,全面也会鼓满,病名是因为看似松球般乃有此名。如病情进行则鱼鳞会剥落,于是不能再游水而导致死亡。
原因:遭受野罗孟那斯细菌感染所引发。
口腐病症状:
口部外围或颊部附近呈白棉花状而不能再进食,不久,将会衰弱而致死。原因:与烂尾病一样,卡拉姆那里斯细菌感染为原因。输入孔雀鱼带来的新感染症状:鳃部肿胀而在水面痛苦中勉强呼吸,并且合闭尾鳍而不时在摇头,做不自然的游水动作,不久,鱼体呈白浊状而衰弱致死。原因:由输入孔雀鱼带进来的细菌为感染因素。而一旦发现感染的鱼只时,必须随即隔离于其它鱼缸。初期者,只有换水或加入盐水也可改善。治疗:可使用一些市售的杀菌剂来进行药浴,大部分的情况都会有所改善。若仍然无法痊愈,原因可能在于一些导致细菌性的感染的因素,并未消除,如水温过低,死鱼未捞出等。患水霉病症者,可能要注意水质,应捞除死鱼或残饵,并赶快换水,而松球病可能要优先改善水质,药浴除去水中的病原,待鱼较有食欲后,用细菌治疗的药饵喂食。至于烂鳍、烂尾等外表症状的鱼只,换水并佐以药浴,情况也能改善。
VC缺乏症:
比较常见,主要表现为食欲不振、生长缓慢、体态异形、游动缓慢等,严重时甚至出现类似哺乳动物的坏血病症状。各种鱼所患vc缺乏症状表现各有不同,但大都会导致生长不良,免疫力低下,饲料转化率低等。虾类的典型vc缺乏症为黑死病,即伤口愈合缓慢,壳下出现黑色溃烂,大批死亡。还易出现虾壳松软,蜕壳周期延长、肌肉白浊、鳃混浊等症状。长期食用VC观赏鱼饲料可以避免以上问题,提高抵抗力。

本文标签: 百科  标签  孔雀鱼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