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猪瘟防控与猪业重产,养猪从业人员要有军事举动般的战略与主意。其实我们知道,猪场生存下来的主意许多,已经有许多优秀的预案与经验,防非抗瘟就如同守城,城外要有战略缓冲区,双围墙、双门卫,层层设防、层层阻击;城内分区、分点,界线分明,越界有流程,万一晨雌,坚毅清除,打巷战;顶不住时争取外援,打非瘟疫苗,城可守,实力可存,但有后患。
要是中国猪业重苏只寄托在疫苗上,那么生物安全补交的昂贵学费再次打水漂,未来猪业前景也渺茫。非瘟疫苗免疫应该作为猪场防控非瘟的最后一道防线,不应强免,成本不低还有代价。
当下的养猪业已是真正意义上高投入、高风险、高归报的行业,若无情怀和专业技能,投机多以失败告终。因此投资养猪一定要谨慎,做了就要有必胜的决心和主意。对于重产,若无政策支持,等待比盲动好。其次是等待疫苗上市后重产,靠疫苗防控非瘟也约摸存在后患,生物安全的重要性不容忽视。政策导向就像是打仗时指挥官的发号施令,是放弃反抗还是抗争到底,守不住时如何撤退保存实力,这都关乎生死。关于是否可以拔牙处理,卖猪流程及不久后的疫苗免疫,都需要政策指导,不然猪场生产就是盲战,以上问题不解决,重养为时尚早。
目前已有农牧集团下沉养殖区域争取猪场合作,有租赁和入股、收购等方式。今后猪场托管和租赁方式都不再是合作的趋势,因为这些方式增添了沟通成本,损耗大,没有共同长远的发展战略。要合作就联合入股,大家的事业才干做强做大。牧集团养猪难以过度扩大,集头驶想养母猪,结合公司+农户模式让农户育肥,但是现在环保、生物安全、技术、责任等都对这种模式提出了挑战,未来的养猪主力依然是孤立规模场和家庭农场为主。
其实,重产不是要不要的问题,而是如何做的问题。重养慢,主要是在等政策,如改建涉及畜牧业发展规划用地、环评等政策,没有政策支持,重产落地难。其次是顾忌重产失败,故谨慎行事。因前几年环保清扫了不少猪场,目前南平所剩猪场数并不多,存活下来的时常沟通,能够协力区域联防联控,不会盲目冒进搞重养。
重产准备工作主要分为四部分:(1)评估猪场环境是否适合重产。(2)消毒清洗到位,把病毒赶出去。(3)做好防御工事,环绕生物安全防控改造猪舍。具体要做到环保上前端减排、过程管控;环绕生物安全层层防控;全封锁生态养殖;减少人员流动,进行设备改造、管理流程再造。(4)评估重产所需的后勤、粮草是否充沛,若人力财力跟不上,可以选择联合入股的方式合作重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