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碎补
别名:肉碎补、石岩姜、猴姜、毛姜、申姜、爬岩姜、岩连姜。
性味:苦;性温。
归经:肝经;肾经。
入药部位:本品为水龙骨科植物槲蕨Drynaria fortunei (Kunze) J. Sm. 的干燥根茎。
形态特征:本品呈扁平长条状,多弯曲,有分枝,长5~15cm,宽1~1.5cm,厚0.2~0.5cm。表面密被深棕色至暗棕色的小鳞片,柔软如毛,经火燎者呈棕褐色或暗褐色,两侧及上表面均具凸起或凹下的圆形叶痕,少数有叶柄残基及须根残留。体轻,质脆,易折断,断面红棕色,维管束呈黄色点状,排列成环。无臭,味 淡,微涩。
骨碎补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0~20g;或入丸、散。
外用:适量,捣烂敷或晒干研末敷;也可浸酒搽。
骨碎补的功效主治
功效:补肾强骨,活血止痛。
主治:治脱发 骨碎补15g,酒90g。浸10余天,滤取药液,涂搽患处,每日2~3次。(《安徽中草药》)
(22)治鸡眼,疣子 骨碎补9g,磁粉末,浸泡于95%乙醇100ml中,泡3d即成。用时先以温水将足部鸡眼或疣子洗泡柔软,用小刀削去其外层厚皮,再涂擦骨碎补乙醇浸剂,每2h擦1次,连续4~6次,每日最多10次。(《中医杂志》1964,8:37)
骨碎补的禁忌
阴虚内热及无瘀血者慎服。
1.《本草经疏》 不宜与风燥药同用。
2.《本草汇言》 如血虚风燥,血虚有火,血虚挛痹者,俱禁用之。
3.《得配本草》 忌羊肉、羊血、芸薹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