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子时(23时至01时)
2、丑时(01时至03时)
3、寅时(03时至05时)
4、卯时(05时至07时)
5、辰时(07时至09时)
6、巳时(09时至11时)
7、午时(11时至13时)
8、未时(13时至15时)
9、申时(15时至17时)
10、酉时(17时至19时)
11、戌时(19时至21时)
12、亥时(21时至23时)
13、古代时辰的起源和换算
西周时就已使用。汉代命名为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隅中、日中、日昳、晡时、日入、黄昏、人定。又用十二地支来表示,以夜半二十三点至一点为子时,一至三点为丑时,三至五点为寅时,依次递推。
从先秦时代的中国古籍中溯寻出这些词语的渊源。汉代之前,这些称谓多有不同,直到汉代太初年间,中国实行了太初历,“其以一日分十二时,而以干支为纪。”
一日有十二时辰(一时辰合现代2小时),一时辰有八刻(一刻合现代15分钟),一刻有三盏茶(一盏茶合现代5分钟),一盏茶有两炷香(一炷香合现代2分30秒),一炷香有五分(一分合现代30秒),一分有六弹指(一弹指合现代5秒),一弹指有十刹那(一刹那合现代0.5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