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一样。下雨是液态,下雪是固态。降雪必须要两个条件:一是水汽饱和。二是空气里必须有凝结核。空气在某一个温度下所能包含的最大水汽量,叫做饱和水汽量。空气达到饱和时的温度,叫做露点。饱和的空气冷却到露点以下的温度时,空气里就有多余的水汽变成水滴或冰晶。如果没有凝结核,空气里的水汽,过饱和到相对湿度500%以上的程度,才有可能凝聚成水滴。
下雨,云体内的水气能源源不断得到供应和补充,使云滴表面经常处于过饱和状态,那么,这种凝结过程将会继续下去,使云滴不断增大,成为雨滴。下雪,雪片、星形雪花、柱状雪晶、针状雪晶、多枝状雪晶、轴状雪晶、不规则雪晶。雨的种类很多,除了酸雨,有颜色的雨外,还有蛙雨、铁雨、金雨、甚至钱雨。
当云中的云滴增大到一定程度时,由于大云滴的体积和重量不断增加,它们在下降过程中不仅能赶上那些速度较慢的小云滴,而且还会“吞并”更多的小云滴而使自己壮大起来。当大云滴越长越大,最后大到空气再也托不住它时,便从云中直落到地面,成为我们常见的雨水。当寒潮碰到水汽时,如果这个地方的对流层很“规矩”,严格的上冷下暖,那么就会下纯雨或者纯雪。如果到500米高空还是零下,那么就是下雪;如果到1000-2000米高空还是零上,那么就是下雨。道理很简单,冰冻层如果太高,好好的雪花在降落到地面之前就会被融化成雨滴,成为雨。
雨夹雪形成的原因
当靠近地面的空气在0℃以上,但是这层空气不厚,温度也不很高,会使雪花没有来得及完全融化就落到了地面。这叫做降“湿雪”,或“雨雪并降”。这种现象在气象学里叫“雨夹雪”。雨夹雪的特殊凝结现象对温度有要求,其主要发生在大气层最接近地面的部分的气温略高于水的冰点(0℃或32℉)时。
对于在冻结高度之下的低层暖空气,为了能够使从高处云层落下的雪融化为雨水,暖空气的空气层的厚度会在230m到460m之间变动,而这种变动是由雪花的质量与融解层大气的垂直温度梯度产生的。当融解层大气的厚度进入这一范围时,雨和部分融化雪将会自然地混合在一起,降落到地面时便会形成雨夹雪。
下雪算降水吗
属于。降水是指空气中的水汽冷凝并降落到地表的现象,它包括两部分,一是大气中水汽直接在地面或地物表面及低空的凝结物,如霜、露、雾和雾淞,又称为水平降水;另一部分是由空中降落到地面上的水汽凝结物,如雨、雪、霰雹和雨淞等,又称为垂直降水。但是单纯的霜、露、雾和雾淞等,不作降水量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