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虎符”是我国古代皇帝调兵遣将用的一种兵符。它是用青铜或者黄金做成伏虎形状的令牌。“虎符”都是分为两半,其中一半交给将帅,另一半则由皇帝保存。只有两个虎符同时使用时,才可以调兵遣将。“虎符”最早出现于春秋战国时期,当时采用铜制的虎形作为中央发给地方官或驻军首领的调兵凭证,所以称之为“虎符”。
2、一般来说,“虎符”的背面都刻有铭文。“虎符”从来都是专符专用,一地一符。所以绝对不可能用一个兵符同时调动两个地方的军队,调兵遣将时需要两半勘合验真,才能生效。考古学家发现的最早的虎符是秦惠君的杜虎符。
3、从汉朝开始到隋以前,“虎符”都是铜质的,.骑缝上刻铭,以右为尊。到隋朝时,“虎符”改为“麟符”。而唐朝时又因为讳虎,而改用“鱼符”或“兔符”,后来又改用“龟符”。到南宋时才又恢复使用“虎符”,元朝则用的是“虎头牌”,明清承袭元制,用的也是铜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