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经小故事:福报的转变 福报因果故事

星座解梦2023-07-03 16:08:25未知

佛经小故事:福报的转变 福报因果故事

文章目录:

1、佛经小故事:福报的转变

2、佛经故事:禅修静坐

3、佛经故事:袁母往生

4、佛经故事:能忍得自在

5、佛经故事:木匠和画家

6、猜你喜欢:

1、佛经小故事:福报的转变

在我们国家经常说报应这个词,其实是佛教的,有因才有果,众因缘生法,我说即是空,亦为是假名,亦是中道义。我们大多数老百姓其实拜佛其实还是有求于佛的,并不是单纯的参拜而已,泛信徒比较多,你知道福报转变的故事吗?本期佛经故事为你解析。

人与众生的差别就在于人有礼义廉耻;当佛陀住世时,有这么一段故事:有一次佛陀带着僧团游化诸国,经过一个很小的国家,这个小国家的国王很景仰佛陀,听到佛陀要经过他的国度,认为机会难得就赶紧在边境上迎接,当他见到佛陀时非常恭敬,很虔诚地邀请佛陀入宫接受供养,佛陀慈悲地答应他,然后带着弟子们浩浩荡荡地进皇宫去。

宫内的人很慎重地准备了斋饭,佛陀和弟子们就在那里接受了丰盛的供养。那时国王很高兴地将他的夫人请了出来,夫人也很虔诚地顶礼佛陀,但是比丘们看了国王的夫人,每个人心中都很纳闷。

圆满供养之后,佛陀为他们说法,然后国王和夫人又很虔诚地送佛陀一行出门。佛陀带着弟子们离开皇宫后,途中有一棵大树,大家就在大树下休息,众人围绕着佛陀席地而坐。此时,佛陀问弟子们:“刚才接受国王供养,他的夫人出来施礼时,我看到你们有疑惑的表情,是怎么回事?”

比丘之中就有人回答说:“我们心里很疑惑的是:虽然那个国家很小,国王也只是一个小国王,但他也是一国之主啊!为什么娶了一位那么肥又那么邋遢的女人作为王妃呢?真是让人觉得困惑。”

佛陀听了微微一笑说:“你们知道吗?人生最重要的是知廉耻,国王跟他夫人的姻缘就是出自一个知耻。”

比丘们听了很疑惑,佛陀又说:“你们认真听我说,当那位夫人还很年轻时,有一天她出门去,在途中忽然内急,必须找个地点方便;当地人习惯于随处便溺,可是她很胖,要蹲下去很不方便,所以她就找了一处较高的地方蹲下来方便。”

突然听到国王出来巡视,要打从那儿过,她一时急了就用身上披的布将全身裹起来。国王经过正好看到她这般模样,心想:这女孩很懂得自爱,所以知道将她的身体包得很好,像这样的女孩就是知廉耻的人,如果将她娶回家必定会以身教帮我料理天下事。

因此国王就问身边的侍者:“是否有人知道这女孩住哪里?”侍者就去调查,然后告诉国王:这女孩是某某人的女儿。国王回宫后就派人去提亲,然后把她选进宫里。佛陀说:“就是这么简单的因缘,只是出于一个知耻的举动而已。”

胖女孩知道廉耻,所以用整块布把全身遮盖起来;而小国王抱着尊重廉耻的心,觉得她知廉耻、懂得自爱,只是凭着这种直觉就将她娶回来。但是女孩子进了皇宫之后,她的本性原就邋遢,人也越来越胖,所以当比丘们看到她时,才会觉得国王的夫人为什么那么胖?那么邋遢?佛陀说:“她就是因有这分知耻的心和动作,才得到可以进皇宫的福报。”

所谓“一念三千福”,心中如有一念善;一念的礼义廉耻,再加上小小的动作,往往就可能影响人的一生。人生的转变往往维系于时时刻刻的小动作,而这个动作说不定在因缘成熟时就会带来福分,因此我们要时时培养廉耻之心,廉耻就是清净无污染之心,有廉耻之心才不会受人耻笑。

总之,我们要先学做人,直到“零缺点”时,才能渐渐达到佛陀的境界,做人如果还有缺点,那要成佛就难了。有人可能会说:“要做到零缺点很难,那成佛不是也几乎不可能了吗?”不会的,有志者事竟成!像那位国王的夫人只是一个动作就可以得到那么好的福报,可见不能轻视一点点的动作,一点点的善心净念,因为它们都可以累积成大福缘。

2、佛经故事:禅修静坐

在世界上宗教林立,西方比较多的人信仰基督,而东方更多的人信仰佛教,佛教作为我国非常重要的宗教之一,教义已经是深入人心,就算不是信徒,也是相当的了解,而有关禅修更是在各个影视作品中浮现,本期佛经故事为你解说禅修静坐的故事。

明朝末年时,有一位出家比丘,大清早便望着山门发楞,他时而走到门口,时而徘徊在禅堂前,一副坐立不安的样子;原来比丘心中正想着:“在这里参禅打坐已经八年了,也该到各处参学,反正都是用功,增长一下见闻,也没什么不好。”想着、想着拿定了主意,趁着天还亮着,匆匆忙忙打点了简单的行囊,便出了山门,往下山的路疾行而去。

不知不觉太阳已西下,比丘正巧行经到半山腰的地方,附近连一户人家都没有,眼看天色已昏暗,只好就近找了一块平坦的大石,倒头便睡。

睡着睡着,耳边忽然传来一阵妇人的啼哭声,比丘心中纳闷着:在这荒山里,怎么会有人半夜在这里哭?循着哭声看去,原来人就在石头旁边的草丛中。比丘慈悲地问着这位妇女:“老人家,大半夜的,怎么一个人在山里哭?有什么事让你想不开?山里不安全,我看你明天一早赶快回家去吧,省得家人担心。”没想到老妇人哭得更伤心。“怎么,我说错了吗?先别哭,你说说看,也许可以帮上一点忙。”

老妇人哽咽地说:“我没有家,我是出来找我儿子的。”

比丘心想虽然这位老妇人没家,不过还好有个儿子,这就有办法帮她了。“那你儿子在那儿?”

比丘话刚结束,老妇人哭得更大声,比丘这时赶紧安慰老妇人,好不容易才让老妇人止住了啼哭,于是老妇人开始述说她的遭遇:“不瞒您说,我不是人,我是冥界的鬼魂;在世作人时为了生活,养儿育女,造了种种恶业,所以死后堕到地狱中,我和其他罪人们每天被狱卒用铁叉推到血湖受刑,日夜不曾停止。”

比丘这时好奇地询问:“那找你儿子做什么呢?他能救你吗?”

老妇人接着又说:“原先我已经不用在地狱受苦了;狱卒们告诉我,因为我的儿子出家修行,安住在道场,并且每日禅修静坐,精进办道,所以仗此功德,赦免我在地狱的恶刑。”

“那不是很好吗?”比丘又问,妇人停顿了一下,颤栗地说:“可是就在今天,狱卒们又来捉我了。”说到这里,老妇人忍不住又开始哭泣,比丘劝慰着:“这倒是奇怪,你先别哭,把话说清楚,我才能帮得上忙。”

老妇人幽幽地说着:“狱卒们说我儿子已离开道场,退失道心,所以限我三日内,回到那腥臭污秽、苦不堪言的血湖继续受报。哇……”妇人此时想到还要再回到哀号声不断、受极大苦的地狱,便再也忍耐不住地放声大哭了起来。

这时候比丘心中开始有了一些些疑惑,便问:“老人家是那里人氏?叫什么名字?”

妇人答非所问的说着:“只有他回道场安住,继续用功,我才能脱离地狱的业报,只要找到他就好。”

“老人家先别伤心,你总得说个姓氏,才有办法找人。”经比丘这么一提醒,妇人才回过神似地一一告诉比丘。

比丘一听,羞愧地喊着:“娘!我正是您要找的不孝子”,便悲恸地哭了起来;就在这时候老妇人突然消失了踪迹。

此时比丘生起大惭愧心,有所省悟的自语着:“原来我在道场参禅用功的功德,可使得母亲不用受地狱罪报。今日因自己的妄想,懈怠放逸,而离开常住,却连累往生的母亲受地狱的苦报。我连基本作人的孝道都没有尽到,还参个什么学,谈什么修行?”

眼看着天色微微露出鱼白,比丘便迈开脚步循着来时路往回走。回到寺中立即惭愧忏悔、痛改前非,发愿日夜精进禅修以报母恩。后来这位比丘明悟心地,成为当代的大善知识,其所度化的僧俗四众弟子不计其数。有一天,往生的母亲托梦告诉法师:“因为您修行的功德,我已得生人道了,特来感谢。”

省思

禅修静坐的功德实殊胜、难思议,古德云:“若人静坐一须臾,胜造恒沙七宝塔,宝塔毕竟化为尘,一念净心成正觉。”透过禅修静坐,帮助我们返照自心,进而达到无念、无住、无为的境界,才能以清净智慧利益众生,此方为真实报恩者。

3、佛经故事:袁母往生

世界上有非常多的宗教,各个宗教百花齐放,教义也是非常的不同,而佛经作为东方的主要宗教之一,是非常重要的,教义也是善恶因果与修行和非常多的方面,是一个学问非常深的宗教,你知道袁母往生的故事吗?本期佛经故事为你解说。

灵岩山,遇一位陈太太者,湖北人也。近年皈依本寺妙公和尚,现住上海,因厌家居繁杂,有碍修行,常来山上静居念佛。一日听然所说念佛功德不可思议,许多愚夫愚妇,一字不识者,平常看他只会念佛,别无所能,到了临终,他之所能,都现出来。

平常许多能文能说者,到了临终,皆不及他所能也。按此理由,岂是阿弥陀佛爱有偏乎。但不过愚夫愚妇,能念念死心,步步蹋实,专归一门。如龙入海,渐入渐深,得佛气分自然无能而能。识得此理,正好念佛也。

彼听此说已,翌日持四照片,对然说云,此我义母袁老太太之玉照也。第一张,我母康健念佛时所摄也。第二张,我母示疾于床时所摄也。第三张,我母将欲西归,预知时至,沐浴更衣,落发受戒之后,右胁而卧时所摄也。第四张,我母临命终时,巍然端坐,口称佛号,见佛来迎,奄然示寂时所摄也。

弟子昨日闻师所说念佛功德不可思议等语者,正与我母种种事实相合也。故今持此照片,特来奉告,请师证明。兹将我母生没各种事实,恭对师前,略陈如下。

我义母袁门姜氏,法名常静,家住湖北汉口。求皈依于清德法师座下,受五戒于汉口圆照寺中。长斋念佛三十三年,至六十九岁生西。平常修行精进,任其寒暑无间。每早刻定四点钟起床念佛,日间专常拜佛。纵遇三伏汗湿,即以海青数件易之。此乃我母平常修行精进如是也。

若见苦人身无衣服,登门乞化者,宁将自身所着而脱与之。或遇贫人无法度岁,故来母家盗物者,母一面令盗取物,一面向厨盛饭,与盗食饱而去。此乃我母平常给施饥贫如是也。有次在归元寺,设千僧斋供众时,应供者,约千余人。闻锅内所办,不足赡食,市上小菜,早已收完,无法再办。母曰,请向锅内再添三担水,后众食之,美味透鲜。此乃我母平常供养僧宝如是也。

至民国三十三年(一九四四年)正月,母略示微恙。偶然哭曰,汉口有大灾难。家人询之,我们怕不怕乎。母曰,我们不甚要紧,人民痛苦难堪。至四月初十后,将欲西归,亲见西方三圣来迎,母知西归时至。嘱曰,汝等速去佛堂烧香,佛来迎我,我要去了。家人云,老太太,既归西方去,须请阿弥陀佛,择一好日期。今天日子平常,不必去也。母曰,我知道。越数日,母曰,汝等害了我,这几天,阿弥陀佛不来也。

家人云,老太太,心莫急,到了西归时至,佛必再来迎接也。至次日,母曰,我愿要坐缸,缸内要放灯草松香,赶快与我一一办好。彼时恰被日兵扰乱,百行罢工,市上独有一口劣货缸,虽已买好,抬未至家,母曰,汝等快接缸。家人云,缸未至。母曰,云何与我买此劣货缸。少顷,数物皆至,家人视之,果然劣货。母又曰,云何与我买此碎灯草。家人云,是整一捆。母曰,汝不信,拆开看。家人拆开,果是碎者。

此乃我母将终心灵格物如是也。至十七早,母曰,我愿要落发,汝等速去归元寺,请首座和尚来,与我说戒。又曰,汝等速烧檀香水来,为我沐浴。至沐浴更衣毕,首座和尚至,为母落发,授沙弥尼戒。母受戒已,即右胁而卧。此乃我母将终身奉戒律如是也。

至二十早,母曰,我今日要归西方去了,汝等速去归元寺,请首座和尚领诸师来,助我归西。至八点钟,首座和尚领诸师至,母命扶端坐椅上,双足跏趺,胸佩戒牒,手持数珠。母曰,将布枕来,垫在背面。复因众人遮路,母面带忧容。众云,我等中间让开。母喜曰,阿弥陀佛,与诸圣众,早已来了,汝等勿哭,与我念佛。说毕,自称佛号数声,众同称佛号。至十点钟,母奄然示寂,如入禅定。此乃我母末后安然归西如是也。

至翌日,十点钟,装缸时,端然如故。火化之日,送葬念佛者,约千余人,莫不叹为希有也。收灵骨时,骨带金黄色,得淡白色舍利,大小共七粒。最希有者,母装缸时,身穿海青灰色。至化身后,拾出海青角四条,变成青色,边上线珠累累,雪白分明,人人两手对拉,则不断也。

至三十三年(一九四四年)冬,国军将复,果然汉口遍地皆炸,人民房屋将尽,独我母家,安然无殃。回思我母预言,纤毫无差。正炸之时,有人看见三弹,落我母房。其人抚掌叹曰,可惜陈太太一个好人,这也完了。后探询之,始知分落傍屋焉。识者莫不叹云,皆由袁老太太昔日道行所感,佛力所加,此乃我母身后灵感护持如是也。然欣闻之下,不胜钦佩。

敬按袁太夫人,身后得白色舍利七粒者,即表生平戒行清洁,道心坚固也。火化之后,得海青角四条不坏者,即表生平道行精进,勤苦修持也。病中瓦缸灯草,自未亲见,尚能分明了了者,足证心如清水,有物皆现也。昔日添水代斋,美味透鲜者,此乃诚心所感,愿力所成也。将终落发,虔受沙弥尼戒法者,正合《十六观经》,中品上生,中品中生也。按此各种表现之瑞相,末法时代,堪称希有。

况值时局,正当紊乱,人心惶惶,惊恐不安。临命终时,尚能端坐念佛,见佛来迎,安详西归者,愈为难得之难得也。彼以智人自命,讥诮愚人念佛者,观此而宁不愧死耶。然本非读书文人,从不与人录传记,此亦非陈太太有意请然所录也。因观彼照片,现出实凭确据,恰与陈太太所述各种事实相符,毋容纤毫拟议。令人不觉自然感动,羡慕不已。较之许多虚言装饰者,彼此天渊相隔也。况陈太太,常来山上念佛,一住数月,人人知其道心真切,语无虚妄。即此种种实事,亦从未对人说过。

因日前听然所说,恰与彼母种种事实相合,心即感动,故特来相告。然思此来因,希奇罕有。想必由袁老太太冥中所加,道力所使,假借因缘凑合,成斯往生传记。故此援笔敬录陈太太所述各种事实,与袁太夫人临终念佛坐脱摄影,一并登于《弘化月刊》,以公同志。俾见闻者,作增上缘。愿诸同伦,读是录者,留神观察,深注意焉。

4、佛经故事:能忍得自在

所谓“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在我们的生活中,其实不用总是怨天尤人,其实哪里都有不愉快的事情,但是如果觉得不适合确实是应该适当的改变,而在本期的佛经故事能忍的自在的故事中,就讲述了这样的一个道理。

佛经上述:我们此世界叫做娑婆世界。娑婆译为“堪忍”就是说此世界的人堪忍受种种的痛苦的意思,堪忍受什么痛苦呢?

台风地震啦,天灾地变啦,气候有春夏秋冬、寒冷啦、炎热啦种种的痛苦。人的身体有生老病死啦,精神有喜怒哀乐啦,爱别离啦,怨憎会啦,求不得啦种种的痛苦都堪得忍受叫娑婆世界。若不能忍受呢?即自我毁灭(自杀),怨天尤人或杀盗淫妄,造诸恶业来逃避痛苦,反而苦上加苦。

从前有一只野狐和一只野鹿,同住在一颗大树下。树因风吹嫩枝被折断而打在野狐和野鹿的背上。野鹿没有感觉到什么,因为风吹而树枝折断乃是平常的事。可是野狐就忍耐不住了,打算迁到别处去。临走的时候野鹿说:“这颗大树能为我们挡风遮雨,更供给我们甜美的果实,你为什么要到别处呢?”“不,我忍耐不住了,你认为好那你就住在这里好了。”野狐头也不回就走了。

野狐到了一个旷野,白天气候很热,到了晚上气候又变冷,它感觉到忽冷忽热很难受,住了几天便挨不下去了。当它要走的时候,另一只野鹿说:“狐兄,你为什么要走?这里虽气候差些,但没有虎狼出没不是很安全么?世间没有十全十美的,到什么地方都有不愉快的事情,你还是安心的住下来罢。”

“不,这种忽冷忽热我已经忍受不了,我还是到别的地方去。”

野狐又到了一处翠绿的山坡上,这里气候好,环境优美就决定住在这里,住了没有几天,又想这里又不是很理想的地方了,因为这里有凶猛的狮子,也有阴险的豺狼,时时都听到他们吼叫的声音,使它心惊肉跳,可是贪着这里环境优美,勉强的住下来,有一天出去觅食时,给野狼抓住了才懊悔为什么不听朋友的劝告,才有今天的下场。

人没有十全十美的人,环境也没有十全十美的地方,这就叫娑婆世界。世界有寒带与热带,出生在那里,自然适应在那里的气候与生活。各个民族有各民族的生活方式。习惯即生自然,应受多少苦,多少快乐皆有过去的业因。

人人都有贪嗔痴,种种恶习气。也有慈悲喜舍种种的善良习惯,何者为多,即成何者的习性。六祖云: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本性清净何时去惹着尘埃呢?皆因慢慢习染而来,已然染习抑不是自性,不是实在的,人人都可以改变不良的习性,只是肯不肯而已。

各人有各人的个性,智识好欲和生活习惯不同,互相忍让即可以同住。各人有各人的性格和嗜好,必须顺从来顺从去,才能够相处下去,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希望,而将来也有每个人的成就不同。每个人都希望他人事事皆顺从我,所以才有相争之事,若是人人都顺从他人即没有是非和斗争了。

古人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是因为习重的关系而不是不可改。若是有智慧,有用功什么习性都可以化消。不良的习性统统修完了才能超六道了生死。是故习性不是固定的也不是不可改,须靠智慧去照破,须靠用功把它消灭,即天下就太平超出轮回得大自在了。

5、佛经故事:木匠和画家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度,有没有多的宗教文化,佛教作为我国主要的宗教之一,佛教感化众人大部分是通过讲故事的方式,也因此流传下来非常多的故事,你对佛教中木匠和画家的故事有多少了解吗?本期佛经故事为你解析。

从前,北天竺有个木匠,手艺极其精巧。他用木头做了一个机器人,穿上衣服,严然就是一个美女,容貌艳丽,举世无双。这个美女的一笑一颦,无不像真人那样逼真,还可以像真人那样做各种活,只是不会讲话。当时南天竺有个画家,画技十分高明,画出来的花鸟虫鱼,就像活的一样。

木匠听

6、猜你喜欢:

本文标签: 故事  因果  转变  佛经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