佤族竹竿舞的初衷及舞蹈形式(傣族竹竿舞介绍)

星座解梦2023-04-22 14:10:57未知

佤族竹竿舞的初衷及舞蹈形式(傣族竹竿舞介绍)

文章目录:

1、佤族竹竿舞的初衷及舞蹈形式

2、羌族舞蹈主要形式和特点是什么

3、布朗族的主要舞蹈形式

4、形式多样的京族舞蹈

5、欢快的云南佤族竹竿舞文化

6、猜你喜欢:

1、佤族竹竿舞的初衷及舞蹈形式

竹竿舞是我国一些少数民族中都会存在的一种舞蹈,但是它在每个民族中的含义也是不同的。在黎族中,竹竿舞一般是以一种祭祀的形式存在,而佤族,他们认为人死后灵魂是不灭的,在另外的一个世界中也是需要歌舞,所以他们会跳上一支竹竿舞来欢送老人的离去。

那么,下面随小编一起来看一下佤族文化吧!

佤族是跨境而居的民族,在中、缅、泰三国都有分布。中国佤族近三十万人,分布在云南省西部和西南部的沧源、西盟、耿马、双江、镇康、永德、澜沧等县和西双版纳自治州和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其中沧源佤族自治县和西盟佤族自治县是佤族的主要聚居区,两县的佤族人口约占我国佤族总人口的百分之五十八。中国境内的佤族分布在澜沧江和萨尔温江之间,怒山山脉南段展布的地段。在这一地段里,山峦重叠,平坝极少,故又称阿佤山区。

而竹竿舞又称竹杠舞,持竿者姿势有坐、蹲、站三种,变化多样。在有节奏、有规律的碰击声里,跳舞者要在竹竿分合的瞬间,不但要敏捷地进退跳跃,而且要潇洒自然地做各种优美的动作。当一对舞者灵巧地跳出竹竿时,持竿者会高声地呼喝出“嘿!呵嘿!”场合极是豪迈洒脱,气氛热烈。如果跳舞者不熟练或胆怯,就会被竹竿夹住脚或打到头,持竿者便会用竹竿抬起被夹到的人往外一倒,并群起而嘻笑之。相反,善于跳竹竿舞的小伙子在这时,往往因为机灵敏捷,应变自如而博得姑娘们的青睐。

舞蹈形式与我国海南省黎族竹竿舞相同。即两根大竹竿平摆在地上,在两根大竹竿外面,人们两人一对,面对面持小竹竿,沿着大竹竿来回滑动碰击,舞者在两竿滑动相撞的空隙中跳动。舞蹈动作为模仿蚂蚁、斑鸠、豹子、画眉等动物形态起跳,活泼欢快。

竹竿舞的动作是以人们的肌肉活动特有的运动形式产生负荷,刺激内脏器官,改善人体心血管循环系统和呼吸系统机能状态,增强人体肌肉力量和关节灵活性,提高了人体的工作能力。它是一种肢体语言,是人们交流思想,抒发情感最好的表达方式之一。竹竿舞需要音乐伴奏,能促进人们对音乐节奏的理解,和谐运动,增强韵律感。

最初的竹竿舞,一般在寨中有威望、有影响的老人死后举行,以碓杵击打竹竿而舞,寨中男女老幼均可参加。当地老人说:“人虽然死了,但灵魂不死,它到另一个世界后同样离不开歌舞,所以人们要唱歌跳舞欢送他。”正是这种旷达的生死观,造就了佤族诸多的丧事舞蹈。但是现已成为一种娱乐性的舞蹈。

您可能还喜欢:

黎族奇葩传统的织布染布技艺

哈萨克族民族文化的音乐特点

揭秘:历史悠久的哈萨克医学

哈萨克族曲艺形式的一种:铁耳麦

2、羌族舞蹈主要形式和特点是什么

羌族舞蹈在民风习俗和群众生活中有重要的意义,每逢年过节、婚丧嫁娶、种植、收割、放牧、狩猎、盖房、治病等活动,羌族人民都要跳舞。从羌族舞蹈中,我们可以看出羌族文化在长期发展过程中与汉族、藏族的渊源关系。那么你知道羌族舞蹈都有哪些形式吗?它们的特点是什么?

形式:

羌族民间舞蹈大致可分为自娱性、祭祀性、礼俗性三种类型;但从活动的目的性看,许多形式都带有祭祀神灵,祈福攘灾的含义。主要形式有:“萨朗”“席步蹴”“羊皮鼓舞”“跳盔甲”“忍木那。耸瓦”等。舞蹈多是围着火塘和

3、布朗族的主要舞蹈形式

舞蹈,人们的一种行为艺术,是人们表达情绪的一种方式。而在我国传统的文化中,特别是少数民族中,舞蹈是一个民族的特色主打之一。

那么,在布朗族文化中,布朗族的主要舞蹈形式是怎么样的呢?随小编去看看吧!

布朗族舞蹈丰富多姿,几乎老幼都能会跳舞。舞蹈的称呼各地不同。西双版纳布朗族称“跳摆”,保山、临沧地区的布朗族称“打歌”,思茅地区的布朗族称“跳歌”。汉书文献中统称为“踏歌”。

布朗族舞蹈的特征是把歌、舞和谐地融合为一体。在舞蹈时,先由能歌善舞的小伙子领舞、击锣、象脚鼓随后。小伙子和姑娘们围成一个圆圈,双膝微微地一起一伏,柔软的双手在肩两侧,或前或后轻盈翻舞,边舞边向反时针方向移动。这时,一群青年小伙子在圈内作有节奏的虎步跳跃,一会又分散到姑娘前与姑娘轻声对歌,一会儿又聚拢,作虎跳伏。

布朗族有独舞和双人舞。独舞一般模拟动物的动作,如猴舞,哈蟆舞等。双人舞,如象脚鼓舞,一人击鼓,一人敲钹,舞步强键,步伐协调,铿锵有力。保山地区的布朗族还流行着多彩的“唱灯”艺术形式。唱灯,俗称“玩灯”,是把舞蹈、表演唱和武术杂耍和谐地融合在一个节目里。在春节期间,每个村寨都举行这种民间娱乐活动,具有广泛的群众性。

大鼓舞——布朗语为“黄柯麦嘎典”,即跳大鼓舞之意。动作幅度较大,擂鼓有力。动作无先后之分,舞者即兴而跳,双膝随打击乐节奏微微屈伸,带动身体上下颤动是动作的特点。

布朗族制作大鼓很讲究。鼓身用整段树木挖空而成,所用的树段要完整无损,蒙鼓面要用一公一母毛全黑的黄牛皮。蒙鼓面时,要用谷物、茶叶、碎银等放在鼓里面,作为大鼓的“心脏”、“灵魂”。大鼓制作完成后,要举行七天七夜隆重的庆祝仪式,方可抬到佛寺里存放。

克广——包括蜂桶鼓舞,象脚鼓舞,手巾舞。跳时舞者排成单行,由两名年轻男子双手各持一条手巾在前面领舞,其后是蜂桶鼓队,两只(或四只,八只不限)象脚鼓和俊,镕,再后是众舞者,人数可多可少。舞队沿着寨子内所有道路边跳边行进。当跳到较宽的平场时,即围成圆圈跳,两只象脚鼓在圆圈中间斗鼓,斗完鼓又沿着道路舞鼓前行。如此反复,直至游遍全寨。

蜡条舞——舞者人数不限,大家围成圆圈,两手的中指与食指间夹着点燃的蜡条,相互对跳,边歌边舞。只见舞姿翩翩,烛光点点,别具情趣。可用四弦琴伴奏,也可不用伴奏。

宰蹦——“宰蹦”是布朗族民歌的一种曲调,布朗民间盛行的“短鼓舞”,“长鼓舞”均以这种曲调伴奏。男女老少欢聚在寨子中间的平地或佛寺院子里敲响象脚鼓及铓镲,舞者就会自动围成圆圈,男舞者在里圈跟着鼓、铓、镲(长鼓舞打击者在圆圈中间)逆时针方向翩翩起舞。短鼓舞鼓点节奏较慢,动作轻柔悠缓,男女老少皆宜。长鼓舞则节奏欢激,动作轻快,一般为男女青年所跳。

圆圈舞——双版纳的布朗族男女青年流行跳一种圆圈舞,跳舞开始,姑娘们即围成一个圆圈,双膝微微地一起一伏,柔软的双手在肩两侧或前或后轻盈翻舞,边舞边向反时针方向移动;同时,一群小伙子就在圈内作有节奏的虎步跳跃,少顷他们又分散到姑娘面前与姑娘轻声对唱,然后男青年们又聚拢,作虎步跳跃状,如是地反复循环多次。

4、形式多样的京族舞蹈

京族是个能歌善舞的民族,唱歌跳舞是京家人最普遍最流行的交际和娱乐活动。尤其是在京族哈节的民族节日中,人们都唱歌跳舞来庆祝,表达自己的喜悦之情。那么京族文化中,都有哪些特色的京族舞蹈呢?一起来看下吧。

京族节日里传统的民间舞蹈主要有“跳天灯”、“跳乐”、“花棍舞”和“竹杆舞”等。

“跳天灯”就是祈求海神保佑的舞蹈。由四个、六个或八个女子表演,他们身穿白色长衫,黑色长裤,头顶一个碗,上面燃着三枝蜡烛,两手各拿一只杯子,杯中也燃着蜡烛,随着鼓点节奏的快慢一面手托蜡烛转

5、欢快的云南佤族竹竿舞文化

云南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方,云南文化的构成也是不同民族间共同编织起来的,佤族就是里面一股重要的力量,他们能歌善舞,尤其是他们为了各种仪式创造不同的味道,竹竿舞就是这么一种舞。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佤族是能歌善舞的民族。竹竿舞,过去是有福分的老人死后跳的一种舞蹈,现已成为一种娱乐性的舞蹈。

舞蹈形式与我国海南省黎族竹竿舞相同。即两根大竹竿平摆在地上,在两根大竹竿外面,人们两人一对,面对面持小竹竿,沿着大竹竿来回滑动碰击,舞者在两竿滑动相撞的空隙中跳动。舞蹈动

6、猜你喜欢:

本文标签: 布朗族舞蹈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