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的大便颜色和次数,往往可以反应肠胃的消化、吸收情况,那混合喂养的宝宝大便是什么样的呢?
混合喂养的宝宝大便
混合喂养一般是母乳与配方奶粉交替喂养,宝宝的粪便与喂牛奶的宝宝相似,大便为淡黄色软膏状,量多较臭,每日1-2次。因为混合着配方奶粉喂养,不能像纯母乳那样易于消化吸收,因此在体内的残余的废弃物较多,使得宝宝排出体外的便便也较多,而且气味也较难闻。
混合喂养的宝宝大便次数
混合喂养的宝宝次数每日1-2次,部分宝宝每日排便4—5次,或2—3天才排一次,但大便性状如常,孩子体重增加,精神状态好,则不必过滤,也属于正常现象。一般来说,不管混合喂养宝宝每天便便几次,只要宝宝吃奶好,精神好,体重增长正常(在6个月之前,宝宝每月体重增长600克~800克最合适),就可以放心。
混合喂养的宝宝大便颜色
混合喂养的宝宝大便一般为:浅黄色,或者是黄褐色都是正常的,比金黄色要颜色浅,而且也是稀糊状的。出现红色、白色、黑色、绿色大便等一般都为异常,应请医生做粪便常规检查。
混合喂养的宝宝大便异常
豆腐渣便
特点:大便稀,呈黄绿色且带有黏液,有时呈豆腐渣样。
应对措施:这可能是霉菌性肠炎,患有霉菌性肠炎的宝宝同时还会患有鹅口疮,如果孩子有上述的症状,需到医院就诊。
蛋花汤样大便
特点:每天大便5~10次,含有较多未消化的奶块,一般无黏液。
应对措施:主要是消化吸收不良所致,需适当调整饮食结构。可在奶粉里多加一些水将奶配稀些,还可适当喂些含糖盐水,也可适当减少每次的喂奶量而增加喂奶次数。如果2~3天大便仍不正常,则应请医生诊治。
绿色稀便
特点:粪便量少,次数多,呈绿色黏液状。
应对措施:这种情况往往是因为喂养不足引起的,这种大便也称“饥饿性大便”—宝宝没吃饱,这时只要给足营养,大便就可以转为正常。
泡沫状便
特点:大便稀,大便中有大量泡沫,带有明显酸味。
应对措施:适当调整饮食结构就能恢复正常。未添加辅食前的婴儿出现黄色泡沫便,表明奶中糖量多了,应适当减少糖量,增加奶量。已经开始添加辅食的宝宝出现棕色泡沫便,则是食物中淀粉类过多所致,如米糊、乳儿糕等,对食物中的糖类不消化所引起的,减少或停止这些食物即可。
臭鸡蛋便
特点:大便闻起来像臭鸡蛋一样。
应对措施:这是提示宝宝蛋白质摄入过量,或蛋白质消化不良。应注意配奶浓度是否过高,进食是否过量,可适当稀释奶液或限制奶量1~2天。
油性大便
特点:粪便呈淡黄色,液状,量多,像油一样发亮,在尿布上或便盆中如油珠一样可以滑动。
应对措施:这表示食物中脂肪过多,多见于人工喂养的婴儿,需要适当增加糖分或暂时改服低脂奶等(但要注意,低脂奶不能作为正常饮食长期吃)。
水便分离
特点:粪便中水分增多,呈汤样,水与粪便分离,而且排便的次数和量有所增多。
应对措施:这是病态的表现,多见于肠炎、秋季腹泻等疾病。丢失大量的水分和电解质会引起孩子脱水或电解质紊乱,应该立即带孩子到医院就诊,并应注意宝宝用具的消毒。
血便
特点:血便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通常大便呈红色或黑褐色,或者夹带有血丝、血块、血黏膜等。
应对措施:如果大便变稀,含较多黏液或混有血液,可能是细菌性痢疾或其他病原菌而引起的感染性腹泻,应该及时到医院就诊。如果大便呈柏油样黑,可能是上消化道出血;如果是鲜红色血便,大多表明血液来源于直肠或肛门。总之,血便不容忽视,以上状况均需立即到医院诊治。
羊便
特点:宝宝大便干燥、呈颗粒状。
应对措施:宝宝出现便秘。在两次喂奶期间,适当多喂点白开水,可以加点果汁或者米汤,以刺激肠蠕动;4个月大的婴儿可以添加一些菜泥、果泥,还可结合按摩宝宝的腹部促进肠胃蠕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