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疾病预防 宝宝疾病预防的重要性

母婴育儿2022-10-23 01:44:53admin

宝宝疾病预防 宝宝疾病预防的重要性

宝宝生病其实是有征兆的,但大多时候家长疏忽大意了,或是没有把疾病的信号放在心上,结果就一发不可收拾,所以特意整理了宝宝生病的原因,只要妈妈们平时多多注意用心,做到以下三点,时时把疾病消灭在萌芽状态。就能很大程度上避免宝宝生病的发展!

要诀一:三分寒,七分饱

“欲得小儿安,三分饥与寒”,这句俗语出自明代医书《万密斋》,是小儿日常保健的常识,意思是说要确保小儿平安健康,就不能给孩子吃得太饱、穿得太暖。然而,对生活条件优越的大多数城市家庭来说,给孩子吃饱穿暖早已不成问题,如今的孩子简直就是被极其丰富的衣食所包围,70%以上的小儿疾病都集中于呼吸道与消化道这两大系统,原因正是家长对小儿溺爱,给孩子吃得太饱、穿得太暖,所以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一定要谨遵“三分寒,七分饱”。

三分寒

就是不要给孩子穿太多。孩子的体质本身就比大人热,而老人年纪大了,本身就怕冷。所以给孩子穿衣服这件事上,妈妈要以自己的穿衣厚度作为给孩子穿衣的参考。孩子穿的衣服最好比妈妈穿的衣服少一件,妈妈穿两件,孩子可以只穿一件,实在担心,就妈妈穿两件,孩子也穿两件。妈妈穿多厚,孩子穿多厚。只要妈妈承受得了,孩子就一定能承受这个温度。

七分饱

即不贪食,不让孩子吃得过饱。宝宝日常进食量只要能满足代谢需要就够了。小儿脾胃运化功能不好,虽需水谷营养,却不能多吃,吃得太多,就容易食物积滞引起消化道疾病。

要诀二:防“火”

要是能保证孩子体内没有火,基本上,当爹妈的也不会经常火急火燎地抱着孩子上医院了!这里的“火”,指的就是小孩子容易上的内火。老百姓常说:“小孩子就怕有火,有火才会生病。”身为妈妈,防“火”意识一定要强,发现火苗,及时熄灭,避免后患。宝宝属“纯阳之体”,生命力旺,新陈代谢,生长发育迅速,容易出现阴阳失衡,阳盛火旺就“上火”。

“上火”最容易发生在干燥的秋冬季,每逢换季或者炎热的夏季也是宝宝“上火”的高发期,但“火”,并不是一下子着起来的,孩子的内火也不是一下子就积成病的,一般都有征兆可以发觉,每天给孩子洗澡时或哄睡觉前注意观察孩子的几个关键地方:

肛门

小孩子的肛门正常时是粉红色的,肠内有热时,就会呈现红色,颜色越深,说明体内火越大。一旦发现是红色,就要给马上给孩子清火。饮食上,让孩子吃些祛火的蔬菜或水果,这个季节上市的马蹄、梨、萝卜、莲藕、甘蔗等都是清火的上品。熬水给宝宝喝,或是让宝宝直接吃都很管用。如果是其他季节,可以吃火龙果、番茄、西瓜、芹菜、百合等,或是喝点淡竹叶水、淡藤茶什么的。热量高的食物、如炸鸡、炸薯条、汉堡、披萨、蛋糕、冰淇淋等一定要禁止!这些食物会加重上火的症状。同时,可以配合推拿的手法,给宝宝清清大肠经。大肠经在食指外侧面,从指根推向指尖。

眼角

如果眼角有眼屎出现,说明孩子有肝火了,这时的孩子往往容易发脾气,不听话,睡不好。严重的时候,孩子眼睛甚至会被眼屎整个糊住。这时赶紧给宝宝清肝经300次,清心经300次,如果眼屎特别多,可以再加清天河水300次。如果宝宝脾气特别不好,可以加上揉太冲,并推向脚趾尖。饮食上让宝宝吃一些清肝明目的食物,如芹菜、莲藕、黄瓜、丝瓜、茭白等,还可以泡一些菊花枸杞茶给宝宝喝。菊花具有清凉明目的作用,枸杞能补肾益脑。

舌头

小孩子的舌头尖、舌边若是发红,加上小便量少,色黄,气味重说明有心火了。这时的孩子通常白天特兴奋,晚上爱折腾,睡不好觉。心火最旺一般是夏季,这个时候,新鲜上市的莲子、百合、苦瓜祛心火效果特别好。熬些莲子银耳羹,绿豆子百合粥、或是苦瓜煲汤都是不错的选择。味道略苦的蔬菜如生菜、豆苗、油麦菜等,以及茭白和茄子也可以多吃些,最好素炒、蒸,不要用多油。如果心火旺,一定要让孩子多喝水,或是用清热的食物榨汁给宝宝喝。同时搭配清心经300次,清天河水300次,清小肠经300次,一定多给孩子喝水,不能喝饮料替代喝水。

嘴角和口气

有时候孩子口气很重,而且口角有"白茬儿",如果伴随唇红或者舌苔黄腻,这就说明脾胃有热,宝宝特别容易积食。有时候宝宝还会出现积食性咳嗽。这个时候可以寻来柿饼上的柿霜给孩子冲水,或是用生的白芝麻加冰糖冲水给宝宝喝。如果感觉宝宝积食了,赶紧给宝宝掐四缝10-20遍、揉板门1-2分钟,运内八卦300次,清胃经300次、清天河水200-300次。

大便

每次孩子大便时,家长都可以观察孩子,是否便得轻松,顺利,孩子表情如何。如果孩子很痛苦,很费力才便出来,大便颜色深,干燥,那就是大便积热。要给宝宝清大肠经,如果宝宝便秘,就用便秘的手法,顺时针摩腹、揉龟尾、推下七节骨(回复“便秘”即可看到)。如果大便是很粗,颜色黄,表明胃火旺,要多清胃经。另外,尽量让孩子脾胃休息一下,少吃一顿饭,给孩子空空胃,或者吃得清淡、喝点小米粥、百合粥,荸荠煮水或榨汁,都可以消食去火。

手心

经常摸摸孩子手心,如果是凉凉的,潮潮的,就可以放心。如果是干热干热的,晚上睡觉还不踏实、出汗,那就是有虚火了,到了晚上还有可能会干咳。这样的孩子,体质弱,要用中性的食物,如苹果、樱桃、木瓜、石榴等慢慢调理,不能用寒性大的食物,伤着了,反而更难办。日常保健中坚持给宝宝捏捏脊,搓搓手脚心,按揉内劳宫穴1-2分钟,推涌泉穴200-300次,都能滋阴清热。

要诀三:防“湿”

宝宝也有湿气重的情况,尤其现在天气湿湿脏脏的,宝宝特别容易被湿气困扰,宝宝一旦湿气重,胃口就会变差,还很容易打瞌睡,如果任由不管,就会出现肠胃不适、皮肤病、呼吸系统疾病等问题。

检查宝宝湿气重不重,主要通过以下一些方法:

1、看宝宝精神状态

湿气重的人就像穿了一件湿衣服一样,浑身不清爽,人也懒得动弹,一动就感觉特别累,即使睡了一整天,依然感觉睡不醒,打不起精神来,如果宝宝睡了一晚上,早上起来还没精神,那就代表体内有湿了。

2、看宝宝舌苔颜色

“舌为心之苗,又为脾之外候”,舌头是可以敏感地反映出宝宝的身体状况的。如果宝宝舌苔粗糙或很厚、发黄发腻,则说明体内有湿热。

3、看宝宝的食欲

湿气重会导致脾胃功能减退,所以湿气重的人大多胃口不好、食欲不振。宝宝如果不愿意进食,什么都不想吃,除了积食,也很可能是有湿气了。

4、看大便的形状

宝宝入厕后,可以观察一下大便。正常的大便是黄黄软软的“香蕉便”,如果大便不成形,特别粘,容易粘在马桶上,一箱水还冲不净,或是用三五张纸反复擦也擦不净,就说明体内有湿了。

防“湿”方法

湿气并不可怕,只要妈妈注意观察宝宝日常生活的精神状态,并加以细致的呵护,就能把湿气通通赶走。

1、常通风,多抽湿

一到雾霾天,天气就特别潮湿,这个时候湿邪最容易入侵体内。所以雾霾天或是阴雨天,不要让宝宝长期呆在潮湿的地方,也尽量不要到外面潮湿的地方玩耍。

室内也要保持干爽,不要常开窗,但最好仍保持通风,室内多抽湿。特别是阴雨季节,不妨多开抽湿机或者暖气,让室内保持干爽。这样对宝宝避免患上皮肤病是很有帮助的哦!另外,不干的衣服不要勉强去穿着,要注意帮宝宝保暖,不要受凉。

2、多运动,排湿邪

在所有的排水方法中,运动出汗是最不能被忽略的一种。宝宝本来就喜欢动来动去,这对排湿是非常有好处的。每天都要让孩子动一动,最好能出汗,对排湿作用特别大还能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促进气血流通,进而防止内生湿邪的产生。

在运动锻炼过程中,出汗过多时,可适当饮用绿豆盐水汤,切不可饮用大量凉开水,更不能马上冲头、淋浴,以免湿气重新进入宝宝体内。

3、巧喝祛湿汤

经常让宝宝喝一些祛湿的汤,比如煲汤时加一些薏米、茯苓、淮山药、扁豆、玉米等都有祛湿的功效,还能健脾。

4、少吃湿气重的食物

预防湿症要从生活习惯的改变开始,在饮食上,宝宝要少吃易生湿的食物,冷的、甜的、油炸的食物都会引起湿热。就连我们平时爱吃的白米白面也都特别容易生湿。所以要养成宝宝吃粗粮的习惯,一周吃2-3次杂粮饭,平时多吃蔬菜水果,少吃零食、甜食,还要少吃虾、蟹等湿滞的海鲜。脾胃湿则容易引起过敏,湿困脾胃,影响脾胃的消化吸收,虾、蟹等湿滞的海鲜,此时应适当少吃,况且这些高蛋白食物难消化,过多进食也会增加脾胃负担。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