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犯罪预备需要追究刑事责任吗
需要。犯罪预备尽管没有着手实施犯罪,但是犯罪人为了犯罪的顺利进行而做了相应的准备,具有社会危害性,因此应当负刑事责任。但犯罪预备毕竟没有把犯罪行为实施完毕,与完成了的犯罪(犯罪既遂)相比,社会危害性要小很多(比如说为了杀人而准备菜刀和用菜刀把人杀死毕竟是两码事),因此在处罚上比犯罪既遂要轻。
《刑法》第22条第2款规定:对于预备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就是说根据犯罪预备的社会危害性的大小可以分别予以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要注意的是这里只是“可以”而不是一定要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不从宽处理也是可能的,但现实中对犯罪预备的处罚一般要比犯罪既遂要轻,而且一般都轻得多。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二条
为了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是犯罪预备。对于预备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
二、犯罪预备的构成条件是什么
1、主观上具有犯罪的故意
这种故意是体现在犯罪预备的目的是为了顺利地进行犯罪活动进而实现犯罪意图,这就体现了预备犯的主观恶性,
2、行为人已经为实施犯罪进行了准备活动
(1)为实施犯罪准备工具和物品
犯罪行为准备的工具和物品包括用以杀伤、威胁被害人的各类凶器物品。如果是金融犯罪也有用以伪造货币、票证、文印的各类器具材料。对于准备工具和物品的手段、方法,王海英律师表示这也会因为各种犯罪类别的不同而不同,主要有制造、修理、改装、购买、借用、骗取、窃取等。
(2)是为达到犯罪目的创造条件
创造条件是准备工具以外的其他创造条件的行为。某些犯罪行为为了实施犯罪,事先会观察犯罪现场、选择犯罪时机、探听被害人行踪、演习犯罪手段和技巧、拟定犯罪实施计划、寻找犯罪同伙等等。
行为符合犯罪构成是追究行为人刑事责任的根据,犯罪预备行为也有其具体的犯罪构成。这也同样是追究犯罪预备行为的刑事责任中的法理根据。犯罪预备行为虽然尚未直接侵害,但已经使犯罪客体面临即将实现的现实危险情况,因而同样具有社会危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