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吉林省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通知一览
一、大赛主题
筑梦青春志在四方,规划启航职引未来。
二、大赛目标
通过举办大赛,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成才观、就业观和择业观,科学合理规划学业与职业发展,提升就业竞争力;促进高校提高大学生生涯教育水平,做实做细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广泛发动行业企业和高校参与赛事活动,全力促进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
三、大赛内容
(一)主体赛事。包括学生成长赛道和就业赛道两个赛道,每个赛道设高教组和职教组两个组别。
1.成长赛道。面向中低年级学生,考察其职业发展规划的科学性和围绕实现职业目标的成长过程,通过学习实践持续提升职业目标达成度,增强综合素质和能力。 (见附件 1)
2.就业赛道。面向高年级学生,考察其求职实战能力,个人发展路径与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适应度,就业能力与职业目标和岗位要求的契合度。 (见附件 2)
(二)同期活动。各高校要围绕主体赛事广泛开展各类就业指导和校园招聘活动;省赛期间将举办各类实践活动等。有关事项另行通知。
四、组织机构
(一)大赛由吉林省教育厅主办,吉林省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东北师范大学、吉林省大学生就业创业协会承办
(二)大赛设立专家委员会,负责评审和推荐等工作
(三)各高校就业部门可成立相应的赛事机构,负责本校比赛的组织实施、评审和推荐等工作
五、大赛赛制
(一)大赛采用校赛、省赛两级赛制.
(二)校赛由各高校负责组织,各高校参照大赛成长、就业赛道方案,自主确定参赛名额、比赛环节、评审方式和奖项设置等。大赛举办方将统计各高校校赛开展情况。校赛结束后,择优推荐参加省赛选手。
(三)省赛分为省初赛和省决赛两个阶段
1.省初赛。高校上报参赛选手人数要求:在校生规模在 8000人以上的高校,成长和就业两个赛道每个赛道上报选手不超过 5人;在校生规模在 8000人以下的高校,成长和就业两个赛道每个赛道上报选手不超过 3人。省初赛在线评审后产生参加省决赛选手。
2.省决赛。设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另设单项奖、优秀组织奖、优秀指导教师奖等奖项。胜出选手择优推荐参加全国总决赛。
六、赛程安排
(一)参赛报名(2023年10月10日-2023年11月10日)参赛选手均需通过全国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平台(以下简称全国大赛平台,网址:zgs.chsi.com.cn)完成报名及参赛材料上传平台开放时间为2023年9月20日,在全国大赛平台登录页面可下载学生操作手册。平台成长赛道设生涯闯关功能,就业赛道设职业适配度测评功能,参赛选手可根据需要选择参与。
(二)校赛(2023年11月11日-2023年11月20日)。各高校按要求设校级管理员,使用分配的账号登录全国大赛平台进行校赛的管理及信息查看。各高校应在 2023年11月20日前完成校赛工作,并将推荐参加省初赛选手的参赛材料上报至全国大赛平台,同时上传至省初赛评审平台 (网址:https://jilin.door.posedu.com.cn/#/home)
(三)省初赛(2023年11月21日-2023年11月31日)省初赛为参赛材料评审。专家委员会将对各校提交的选手参赛材
料进行在线评审,根据评审结果确定晋级省决赛选手。(四)省决赛(2023年12月1日-2023年12月15日)参加省决赛选手通过现场比赛决出各类奖项,具体事宜另行通知。
七、参赛要求
(一)大赛成长、就业赛道参赛选手须为普通高等学校全日制在校学生。每名选手结合自身条件选择符合要求的一个赛道报名参赛。
(二)参赛选手应按要求在大赛平台准确填写报名信息,提交材料应坚持真实性原则,不得含有违法违规内容,否则将失去参赛资格、所获奖项等相关权利,自负一切法律责任。
(三)各高校应认真做好参赛选手资格审查和提交材料审查工作,确保符合参赛要求
八、工作要求
(一)高度重视。各高校要将此次大赛作为检验近年来生涯教育成果的一次重要活动。以大赛为契机,在学生生涯教育、就业服务、课程建设、实践活动、师资培训等方面再投入、再促进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就,强化生涯教育与就业指导水平的再提升。
(二)广泛动员。各高校要做好大赛的宣传、发动和组织工作。利用网站、新媒体等多渠道、全方位对赛事进行宣传推广营造浓厚的参赛氛围
(三)精心组织。各高校要结合学校特色、学科专业、学生特点做好大赛指导工作,要积极引导学生将个人理想与国家重点地区、重大项目、重点领域和服务我省“一主六双”高质量发展战略相结合,做好生涯与就业同期活动的组织和参与工作,确保活动取得实际效果。
九、联系方式
吉林省教育厅高校学生处 尹 航
联系电话:0431-88904834
吉林省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 王 昕
联系电话:0431-84656092
电子邮箱:944280630@qq.com
东北师范大学 沈 雯 高旭君
联系电话:0431-85098957:85099382
电子邮箱: shenw582@nenu.edu.cn
cxcyb@nenu.edu.cn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