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江市义务教育学校作业精细化管理试行通知

教育百科2023-12-03 21:03:12佚名

镇江市义务教育学校作业精细化管理试行通知

  镇江义务教育学校作业精细化管理实施(试行)的通知

  1,强化组织领导

  各校要成立作业管理领导小组和年级、学科协调组。领导小组以校长为组长、分管副校长为副组长、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为成员,全面负责作业管理全过程。年级、学科协调组具体负责各年级、各学科作业的统筹与协调,科学合理确定各学科作业比例结构。制定作业管理制度,健全作业管理检查、监督机制,每月检查各科作业不少于1次。

  2,压实管理责任

  年级组是该年级作业总量的直接管理者,主要负责统筹协调、平衡各学科作业总量。学科组(备课组)是集体备课的实施主体,要强化作业量与质的研究,对该学科作业负直接管理责任。教师是作业管理的具体实施者,不得随意更改集体研讨确定的作业,可根据班级实际情况和学生个体差异作微调,并自觉配合年级组的总量调控。教务(导)处是学校作业管理制度的实施部门,主要负责检查年级组、学科(备课)组、任课教师落实学校课程开设和作业管理制度执行情况,及时制止、纠正违规行为。

  3,严控作业总量

  建立教师自控、学校调控、家校联控的“三控”管理机制,坚持面向全体、关注差异,统筹课后服务和居家作业时间,整体把控作业总量和时长。小学一、二年级不布置书面家庭作业,可在校内安排适当巩固练习;小学三至六年级书面家庭作业平均完成时间每天原则上不超过60分钟;初中书面家庭作业平均完成时间每天原则上不超过90分钟。双休日、寒暑假、法定假日也要控制书面作业总量,并指导学生有计划性完成。特别要严控期中、期末复习阶段的作业总量。坚持“一教一辅”底线要求,明确各科作业来源,不随意翻印整张或成套指定教辅以外的作业。积极探索推行作业免写、无作业日制度。

  4,严格作业审批

  严格按照“内容科学、目的明确,难易有序、梯度适中,形式多样、题型多变,控制总量、确保质量”的标准加强作业审核,不得简单依靠教辅资料随意布置作业,坚决克服机械、无效作业,杜绝重复性、惩罚性作业。各项作业须经学科(备课)组长和年级组长审核批准方可实施。

  5,规范作业公示

  学校应明确作业公示的渠道、方式和责任人,及时向学生和家长公示作业,主动接受监督。公示的作业应经学科(备课)组长和年级组长审核,公示内容应包括作业内容、要求、预估时长(教师前期试做)等。在校园网开辟“作业公示”专栏,按年级按学科汇总上传每日作业,以便定期进行诊断分析。积极探索以周为单位的作业预告制度。

  (二)作业研究与设计

  6,遵循系统思维

  一是将作业与教学进行一体化设计,紧紧围绕课程标准和教学目标,让作业内容与教学内容相吻合,杜绝超出教学目标的作业。二是作业与学生现实基础相适应,针对学生作业完成状况进行成长性记录,以便评估学生学习情况和知识能力水平的全时段发展情况。三是把握好作业与课前、课中、课后的学习相关性以及学习任务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四是作业与考试挂钩,学什么、练什么就考什么,保持考试命题方向与作业改革方向的一致性。五是每天的作业要与单元作业、周末作业、假期作业融为一体,精心设计作业内容,注重从知识本位向素养立意转变。

  7,构建作业体系

  学校要以作业资源库建设为抓手,以“课时作业共性化、错题作业个性化、分层作业精准化、单元作业主题化、拓展作业项目化”为指向,集全体教师智慧构建校本化作业体系。备课组要将作业研制作为集体备课的重要内容,通过“集体研讨——教学检验——教后修改”不断优化完善作业设计,并将修改完善后的作业及时上传到学校作业资源库。学校定期对作业资源库建设和使用情况进行检查、评估,并与备课组和学科组发展性评价挂钩。每学期结束后,组织各备课组对作业资源库进行完善更新。

  8,统筹作业规划

  学期初,各学科(备课)组要将作业规划与教学计划、进度制订同步推进。在深入分析教材的基础上,结合学校办学特色和传统活动,整体规划好长周期作业、项目式作业、实践性作业、综合性(跨学科)作业的主题、形式和时间分布,以此促进教学方式改革和学生综合素质提升。以上类型作业总量每学期不少于2次。

  9,注重分层设计

  分层设计是促使作业“弹性化”“个性化”的关键。无论是立足于一个知识点、一节课,还是立足于一个单元、一个模块,都应根据学生认知的6个层级——记忆、理解、应用、分析、评价、创造,设计涵盖基础题、拓展题、挑战题等不同层次的作业,让各层次的学生都能“吃得了、吃得饱”。

  10,深研作业内容

  依据课程标准、学科特点,综合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生学情等要素,通过选编、改编、创编设计体现学科核心素养的作业内容,追求作业的精准性、多样性、选择性、趣味性、有效性。对于积累性作业,要关注学理与事理的梳理与探究,减少重复训练,形成有理解的积累;对于典型性作业,应以一题带一类,举一反三,实现知识的结构化;对于阅读类作业,应重视学生阅读兴趣的激发、良好阅读习惯的培养、整本书阅读经验的积累;对于综合性作业,要以解决实际问题为指向,强调合作与探究,综合运用跨学科知识,培养学生自主研究能力。

  11,创新作业形式

  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认知规律,坚持有利于激发学习兴趣、有利于知识内化、有利于思维和能力发展的原则创新作业形式。创新作业形式要以学习目标达成为指向,综合运用“巧设问题情境”“调动多种感官参与”“注重合作探究”等方式,在作业内容和形式上寻求最佳结合点,让作业成为“既有意思更有意义”的学习之旅。创新作业形式要基于学生年龄、社区背景和家庭实际,防止要求过高,变相成为家长作业。

  12,优化课时作业

  课时作业是整个作业体系的基本单位,直接影响着学科质量的高低。课时作业设计着重做好两个“优化”:一是优化课前、课中、课后“三个时段”学习任务,预习作业主要解决背景知识补充和衔接知识准备;课堂作业重在掌握原理、习得方法、及时巩固;课后作业着重巩固内化、综合应用。二是优化作业层次结构,按照70%基础题、20%拓展题、10%挑战题的比例整体布局课时作业,以期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和能力提升。

  (三) 作业布置与实施

  13,精准布置作业

  教师要通过集体研讨、试做,准确把握作业难易程度、所需时间、易错之处,杜绝随意布置作业行为。坚持面向全体和因材施教相结合,布置难度适宜、数量适当、层次分明的作业。常态化实施分层作业,赋予学生自主选择权,既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也锻炼学生克服困难的意志。通过定期整理高频错题,精准化向学生推送个性化作业。

  14,保障作业时间

  课堂上要留5-10分钟作业时间,力争课堂作业当堂完成。课后服务要拿出1课时,专门用于学生自主作业、问难解惑,确保小学一二年级学生巩固练习全部在校内完成,三至六年级学生在校内基本完成书面家庭作业,初中学生在校内完成大部分书面家庭作业。

  15,加强作业指导

  教师要指导学生养成仔细审题、认真书写、主动检查、及时完成的作业习惯;对于思维含量高、综合性强的题目,教师要巧设阶梯、提供思维支架,组织学生思考、讨论、明晰解题思路;长周期作业以整体性目标为导向,通过分阶段作业规划逐步帮助学生形成完整思维链;综合性作业以体验为链接点,将学习和生活深度融合,提升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强化对学习有困难学生的个别辅导,力争每天面批讲解的比例达到20%。同时赋予家长对学生作息调控的权利,如果当天作业影响到学生睡眠时间,家长可以在作业本上留言说明,向老师申请后补或免做。

  16,注重激励评价

  建立以认真、及时、高效等要素为指标的作业完成积分评价机制,促使学生持之以恒地高质量完成作业;建立基于最近发展区理论的发展性评价机制,激励学生不断挑战自我、超越自我;建立作业交流展示制度,不定期、多层次开展学生优秀作业展,为学生搭建相互学习、相互启迪、共同进步的平台。

  (四) 作业批改与反馈

  17,规范批改作业

  严格执行“有布置必批改”的原则,做到书面作业全批全改,不得漏批错改。各学科要制定详细的作业批改要求,统一作业格式和批改符号,规范教师作业批改行为。加强作业批改情况检查,严禁要求学生自批自改或要求家长帮助批改作业。

  18,及时批改作业

  原则上课堂作业当天批改结束,家庭作业在第二天上课前批改结束,若第二天是第一节课应选择部分作业批改,以便及时了解学生掌握情况,作文批改要在下次作文前完成批改、评讲和修改。

  19,精细批改作业

  采用评语批注、符号标注等多种方式对学生作业精批精改,不只简单评判对错更要让学生从批改中获得思路的启迪、积极的期待和努力的方向。对于错题订正尽量面批面改,通过询问、点拨、追问,让学生在阐述、分析、比较中找准错因,获得正确的认知。

  20,精选反馈内容

  教师通过作业精准分析学情,采取集体讲评、个别讲解等方式有针对性地及时反馈。选择正确率低于80%的题目作为集体讲评内容,个性化问题利用课后服务时间进行个别化指导。

  21,优化反馈方式

  集体讲评时要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不可将正确答案简单灌输给学生。首先选择不同错误类型的学生阐述思考过程,再组织其他学生辨析、纠正、补充、完善,在师生互动、生生联动中主动建构,加深理解,去伪存真。讲评时要抓住关键环节和步骤,紧扣思维堵点、知识易错点和易混点展开,不必面面俱到、平均用力,着力提高反馈效益。对于开放性、探究性、实践性作业,可采取作品展示、交流研讨、经验分享等方式进行反馈。有条件的学校,要科学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作业分析、诊断、反馈。

  22,强化反馈效用

  通过作业反馈,适时进行补偿教学,为持续改进教学和提高质量提供支撑。采取“1252”法监测反馈效果,即:针对一条错题进行“1”次精讲,选“2”条变式训练题,“5”天后再测试,“2”题监测。

  (五) 作业评估与考核

  23,建立评估机制

  学校要组建由学科组长、骨干教师以及外聘专家组成的作业评估团队,定期对作业总量、质量、实施等情况进行调研。通过学生、家长访谈、问卷,随堂听课,作业设计、完成情况分析等方式,对作业进行定量和定性评估,形成作业管理内控和改进机制,不断提高作业管理水平。重点检查作业分层设计与布置、教师试做、日常批改和周末节假日及考前复习阶段作业布置等情况。

  24,完善评估规程

  学校要以“控量、提质、增效”为目标,构建完整的作业评估指标体系,有计划地开展作业评估工作。评估可以是针对指标体系某一项或几项的专项评估,也可以是涵盖所有指标的综合评估。评估前要开展培训,明确目标、分工和操作要领;评估后要撰写评估报告,召开反馈会并跟踪整改。专项评估可以与作业月度检查相结合,做到月月有重点;综合评估做到每学期所有学科和所有年级全覆盖。

  25,强化督导考核

  学校要把作业设计、批改和反馈情况纳入对教师专业素养和教学实绩的考核评价;教育督导部门要将作业管理作为规范办学行为督导检查和责任督学日常监管的重要内容;教育行政部门要建立学校作业管理检查和通报机制,加强对学生作业负担状况进行监测与调控,将作业管理纳入区域义务教育学校办学质量评价之中。对违反作业管理规定的个人和单位实行一票否决制,取消评优评先资格。

  (六) 保障机制

  26,强化指导培训

  学校在校本研修和集体备课中强化对作业的研究,定期组织开展作业设计和评价的专题培训;系统化选编、改编、创编符合学习规律、体现素养导向的基础性作业;加强综合性、项目式、大单元作业设计的探索。教研部门要发挥专业引领作用,加强对学校作业设计与实施的指导,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每学期至少组织1次有针对性的培训;定期组织开展作业设计、质量监测命题竞赛,优秀作业设计交流与研讨活动;加强学科团队建设,做好优质作业资源的共建共享。

  27,强化家校合育

  全面落实全员导师制,切实办好家长学校,完善家长培训体系,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育儿观、成才观,每学期学校至少组织一次家长评议活动。指导家长切实履行家庭教育主体责任,营造良好家庭育人氛围,合理安排孩子课余生活,鼓励引导孩子从事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坚持进行感兴趣的体育锻炼和社会实践,不额外布置其他家庭作业给孩子,不盲目跟风要求孩子参加各种校外培训。

  28,强化宣传引导

  学校要弘扬正确的教育观,及时总结和挖掘作业管理的好经验好做法,加强宣传推广和示范引领。教育行政部门要及时发现选树区域、学校作业管理的典型案例,通过官微、主流媒体等平台加强正面宣传,营造作业改革助力“减负提质”的良好舆论氛围。

本文标签: 作业  学生  学校  学科  总量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