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间盘突出是中老年人常见的疾病之一,因此了解腰椎间盘突出的原因是预防腰椎间盘突出的重要基础。
椎间盘退行性变
椎间盘退行性变是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基本因素。无退变的椎间盘可承受685kPa压力,但已经退变的椎间盘仅需要294kPa压力就可以破裂。随着年龄的增长,纤维环和髓核含水量逐渐减少,髓核张力下降,椎间盘变薄。同髓核中的蛋白多糖含量下降,胶原纤维增多,髓核失去弹性,纤维环各时,层纤维软骨板互相摩擦产生玻璃样变,失去韧性,纤维环与软骨板及椎体缘附着处松弛,软骨板发生退变。这些椎间盘的退变,髓核、纤维环的明显变化,成为椎间盘破裂突出的基础。
损伤
1.急性损伤
因急性损伤所致的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上十分多见。高处坠落,平地滑倒,高速行驶突然刹车等均可引起椎间盘突出甚至腰椎骨折。肌肉痉挛或腰骶肌肉的突然收缩可产生相当大的拉应力,如突然用力搬较重物品时,肌肉猛烈收縮,容易引起腰椎间盘突出症。
2.慢性损伤
累积伤力不足以引起肌肉韧带的撕裂,反复的弯腰,扭转动作,或使腰肌长期处于高张力状态下的被迫体位(如汽车司机,搬运工人等),可引起腰肌及其附着点处的过度牵拉,以致出现脊柱局部、椎间盘等部分的炎性改变,包括局部缺血、充血、髓核破裂、神经根压迫等引起组织变性。
腹压增加
临床上,1/3的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例,在发病时有明确的增加腹压的均可使腹压升高而破坏椎体与椎管及椎间因素,如剧烈咳嗽、大便秘结等,隊之间的平衡状态,而使椎间盘发生病理性的变化。
年龄因素
本病多见于青壮年,其中80%以上为26~40岁,多为急性发作。MRI证实,15岁青少年已可发生椎间盘退行性变,因此椎间盘的退变可以成为腰椎间盘突出的病理基础。
性别因素
腰椎间盘突出症男女发病有一定区别,一般认为男性与女性之比是7~12 :1,这与男性劳动强度大有密切关系。女性在妊娠期盆腔及下腰部组织充血明显,各种结构相对松弛,腰骶部又要承受较平时更大的重力,且盆腔内容納胎儿,造成腰椎结构的改变,这样就增加了腰椎间盘损害的机会,因此女性妊娠期间成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易发因素。
职业因素
该病可见于各行各业。劳动强度较高的工人、汽车司机等较多见,非体力劳动者亦非少见。由此可以看出,腰部长时间处于屈曲体位与腰椎间盘突出症有密切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