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昭襄王为什么杀白起(秦昭襄王杀白起昏庸吗)

社会热点2024-03-19 09:05:10佚名

秦昭襄王为什么杀白起(秦昭襄王杀白起昏庸吗)

作者:我方特邀作者千秋远

一、名将末路

公元前257年的一个冬天,寒风萧瑟,天降瑞雪,这是北方最冷的季节,但似乎也预示着春天即将来临。不过对于一个特殊的老人来说,这一天却是他在人世间的最后一天。

面对王送来用以自裁的宝剑,他问了一句:王为什么要杀我?我的罪名又是什么?

是啊,人死总要死个明白吧。如果连为什么死都不知道,那一个人得死的多么憋屈!

但这一句话问出来,前来送剑的军士却无言以对。这个苍老而威严的男人,曾是大秦王国上下无数人仰视的存在,他是军人的偶像,他也是王国的依仗。曾经,只要有他在,大秦的军队就无所畏惧。而如今,这些个军士,却要亲自来送偶像走完人生的最后一步。

他叫——白起,光是这个名字,在这个时代,就足以令诸侯颤抖!他有一个无上光荣的称号——战神,同时他也有一个令人厌恶的绰号——人屠。

现场无人能够回答战神白起的问题,因为他们也不明白一代战神,为什么就必须死。白起更不明白,他本以为,这些人是秦王派来迎接自己回去的使者。而能回答这个问题的,当时只有两个人:秦昭襄王和范雎。

二、范雎的猜忌

他之所以什么必须死,首先,他惹动了范雎的猜忌。

把时间拨回到几年前的长平之战,那一年,秦国发动了倾国之力,和赵国决战于长平,最终以赵军45万全军覆没而收场。而秦军自己也伤亡过半。

这其实是一场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战争,对此,白起的建议是直接攻下邯郸,灭掉赵国,这样才能弥补秦国的损失,这才符合秦国的利益。

可是,这却不符合一个人的利益——国相范雎:如果白起灭掉赵国,那威望将直接盖过他这个国相,他的位置自然也就坐不稳了。更何况,白起是曾经的政敌——穰侯魏冉一手提拔起来的,并不是他范雎的亲信。

当然,上面这些想法,其实并不是范雎自己产生的,而是一个大忽悠塞给范雎的,他叫苏代,据说他是苏秦的哥哥。虽然不是范雎原创,但这种想法,却的确符合范雎的利益。

所谓“屁股决定脑袋”,就在白起准备建立不世功业的时候,坐在国相位置上的范雎,已经把自己的小算盘打得噼里啪啦响,他决定阻止白起。

而偏偏,秦昭襄王对范雎的话,言听计从。

白起虽被召回,但范雎,已经深刻感受到了白起的威胁,白起已经悄然登上了他的猎杀名单。

二、秦王的愤怒

其次,就是秦王的愤怒了。

因为就在长平之战结束之后,战败的赵国,却开始了耍赖,他们拒绝交割许诺的割地!

被人耍了?这个结果,秦昭襄王自然无法接受!他果断要再次出手教训赵国。这一次,秦王自然又想到让白起领军。

可是,白起却认为,赵国哀军必胜,再加上其他诸侯的干涉,这仗不能打!不但如此,白起直接称病不出,拒绝领军出战。

白起“病了”,秦王请两次,请不动,范雎出面,也请不动。

不但请不动,而且每当秦军失利,白起总会不合时宜的嘟囔一句“不听老白言,吃亏在眼前啊”(《史记》:“ 秦不听臣计,今如何矣 ”)。

而事实证明,白起的忧虑完全正确。秦军围攻邯郸两年不下,反而被诸侯联军打了个反击,被人一路追击,损兵折将。

作为一生不败的战胜,除了一流的战术执行,白起的战略分析也是一流的。但有时,正确的意见,并不是老板喜欢的意见。老板喜欢看到的是一个完全听话、努力工作的白起,而不是一个耍脾气、卖聪明的高级员工。

邯郸之围,如果秦国胜了,那还好说,秦王顶多带着高姿态,给白起一点点惩戒。可偏偏,秦国不但败了,还败得很难看,秦昭襄王的脸,可以说是先被赵国打,后被白起打,几巴掌下来,秦王被打得啪啪生疼!秦昭襄王的脸,真是没地方搁了!

三、战败的责任

既然战争失败,那就必须有人出来负责!

换位思考一下:作为一名上市集团公司的技术担当CTO,在董事长和CEO眼里,他们觉得,任何技术难题,都难不倒白起。救火、擦屁股,你技术担当不就是干这个的吗?可偏偏,你这个CTO不听话,不但眼瞅着董事长和CEO雄心勃勃的并购计划泡汤,而且还在一边说风凉话。

这种情况下,董事长只有两种想法:一是,认识不足,检讨错误,把CTO扶正到CEO的位置,痛定思痛,擂鼓再战。二是,找个战败的替罪羊,推卸责任、撇清关系,维护自己的威望。

很显然,第一种想法是无比正确的,第二种想法则是阴暗的。但偏偏,这世界上选择想法一的是少数,选择想法二的是多数。

而两千多年前的秦王与范雎也选择了想法二!他们认为,战败的一切责任都该一个人来担——白起!如果不是白起三番两次拒绝出战,那么这场战争的结果就不会输!白起的命运,就这样被决定了!

四、白起的命运

盛怒之下的秦王,先是剥夺了白起的所有荣誉,从秦国军方第一人,一撸到底,直接变成了基层大头兵,而且还要远戍甘肃一带。

但是,白起才走到杜邮,他就接到了另一条指令:自裁!

这是因为,秦王忽然想到:白起即便不再是武安君,但他这个战神,在秦国的威望太高了,影响力也太大了(“白起之迁,其意尚怏怏不服,有余言”)。

秦王和范雎讨论半天的结果,就是“杀”!

白起最终拿起了那把终结自己生命的宝剑,并勉强给自己找了个理由:这一辈子杀人太多,尤其长平一战坑杀了40万像兵,如今这个结果,那就是报应(“我固当死,长平之战,赵卒降者数十万人,我诈而尽坑之,是足以死”)!

在白起人生最后的时刻,他认为举剑自裁的,并不是秦国的战神,而是那个令人厌恶的人屠。白起死了,和他一起赴死的还有他的一些铁杆部将,其中有一个叫做司马靳,而几百年后,他将有一个名叫司马迁的后代。

结语

白起的死,冤枉吗?如果论他杀人积累的罪恶,那他死有余辜,一点都不冤。但对于秦国来说,他自始至终都没有做过损害国家利益的事情,死于自家老板手上,这就冤了,也正因为此,他死之后,秦国民间,无限怀念战神白起。

从白起之死到现在,尽管时间已经过去了两千多年,但在中国历史上类似于白起之死的冤案,却屡屡发生,一再重演,似乎“屁股决定脑袋”的逻辑,就根植于人性之中。

参考资料:《史记》《战国策》《长平风云》

古人“大块吃肉”难不难?看完还想穿越吗?

东北是清朝带来的嫁妆?吉林市第一个不答应

本文标签: [db:关键词]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