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听|坐牢还能多年领工资,谁在创造这样的“魔幻”故事?

社会热点2023-09-22 19:22:23未知

中听|坐牢还能多年领工资,谁在创造这样的“魔幻”故事?

评论员 邱延波

正宁不大,创造“神话”。

男子刚到粮食局几乎未上一天班就被抓坐牢,母亲为其办工资卡,吃空饷,领取费用高达41万。这样魔幻的故事,就发生在甘肃省庆阳市正宁县。

2010年2月25日,因盗窃被列为网上逃犯的宋某,被正宁县人社局安置在粮食局下属的一家公司上班,工资由县财政全额拨付,县粮食局统一造发。

在逃犯摇身一变,成了体制内人。在还没来得及正式上班的情况下,宋某被抓,羁押在正宁县看守所。宋某的母亲唐某到县粮食局替儿子报到,谎称宋某在外务工,暂时回不来,并替宋某请假。唐某还给儿子办了存折,粮食局每月按时给这个账户打钱。


正宁县人民检察院起诉书截图

人在牢里服刑,不去单位上班,单位还要正常发工资,荒唐至极。

2011年4月,粮食局局长范某因宋某长期不上班,安排扣发了宋某的工资,一直扣发到2013年12月份,共扣发84119.1元,由粮食局会计张某甲保管。2013年9月,新的粮食局长任某某将宋某被扣发的工资7万多元挪为己有,会计张某甲也挪用10700元。任局长明知有人吃空饷,却并不处理,反而借此中饱私囊,涉嫌违法犯罪。

2014年初,唐某替宋某向任局长请假,称其在外地看病。任局长安排会计给宋某正常发放工资。后来,正宁县开展了“吃空饷”专项清理活动。任局长在已知宋某在监狱坐牢的情况下,仍安排粮食局“零报告”,继续给宋某造发工资。宋某刑满释放回家后,粮食局通知宋某上班。

也许是工作太轻松了不值得珍惜,也许是工资来得太容易了满足不了自己的欲望,不争气的宋某又搞起了信用卡诈骗。

2018年9月19日,宋某又因犯信用卡诈骗罪被判处拘役四个月,缓刑八个月。2019年1月21日,正宁县粮食局才将宋某开除。


宋某出狱后不久,又再次入狱

整个事件从一开始就充满着荒唐,种种不合理的情况持续发生,让人浮想联翩。宋某在被网上追逃的过程中,为何会被人社局安置在粮食局上班,背后有没有黑幕?是否存在权钱交易?正常情况下,一个守法公民想进入粮食局这样的体制内单位,挤破头可能也进不去,一个在逃犯怎么就轻松捧上了“铁饭碗”?相关部门的进人制度是否存在漏洞?

这个粮食局能让宋某这么长时间吃空饷,可见这个工作岗位多么轻闲,多么地无足轻重,这样的岗位有何存在意义?这个粮食局到底有多少这样的岗位?

两任粮食局长,都发现了问题,却都没有好好处理。第一任局长范某只是将宋某的工资扣发,并没有向有关部门反映,或者直接开除宋某,这中间是否有人情因素?第二任局长任某更是过分,先是挪用宋某被扣发的工资,收入自己腰包,后来在明知宋某在监狱坐牢还给其发工资,并欺骗相关部门,性质恶劣。正是任局长的所做所为,才导致了宋某可以长期吃空饷,这样的公仆,愧对纳税人。

唐某的行为同样恶劣。她为儿子办存折,撒谎掩护,在儿子被判刑后仍继续领取工资。她的行为严重损害了公共利益,对社会的公正和诚信也造成了极大的负面影响。

法治社会,荒唐违法事件必受法律惩罚。唐某的行为已经构成诈骗罪,被提起公诉。希望纵容宋某长期吃空饷的粮食局长,也能被追责,还社会一个公平,以挽回公信力。

延伸阅读

事业单位员工因不批假与领导吵架,领导称该员工今年已休假40天,旷工35天

近日,网传“山东莱州某事业单位员工因领导不批假,与其争执牵出吃‘空饷’问题”。

据网传视频显示,在一办公室内,一男子正向另一疑似领导的男子提交自己补请产假的手续,但被对方以“没有提前履行请假手续”为由拒绝。随后,二人在交谈中发生激烈争吵。



领导称请假男子吃空饷,不上班 视频截图

4月13日,莱州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就“员工因不批假与领导吵架牵出吃空饷问题”一事发布情况通报,通报全文如下:

情况通报

针对网上反映莱州市检验检测中心公益岗人员补假被拒后引起争执的事件,莱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已成立由纪检监察、组织、公安等部门组成的联合调查工作专班对该事件进行全面调查,下步将根据调查结果严格依规依法进行处置。

莱州市联合调查工作专班

2023年4月13日



莱州市发布的情况通报

当事领导:卜某今年已经休假40天

4月3日上午9时50分许,根据网传监控视频显示,该员工进入朱某办公室,称其不批他养孩子(陪产假)的请假申请。朱某以“没有提前履行请假手续”为由拒绝了该员工,二人产生争执。

据红星新闻报道,争吵中,请假男子情绪逐渐激动,“我在陪产,我怎么请,你找事是不……”另一男子则回应说,“养孩子会批假,但得履行请假手续……”请假男子在发现办公室有监控后曾问对方“有监控?”对方回应说“告诉你,有监控”,请假男子随后便说“老婆孩子都没有监控的地方”,对方则质问说“你威胁我是吧”,请假男子回应“对了”。

4月11日,红星新闻记者联系上视频发生单位山东莱州市检验检测中心的朱某某。其告诉记者,他是该中心分管政工的负责人,也是该段视频的最初发布者,“之所以发出来,是因为觉得他的问题很严重,已经威胁到我家人的安全,其次也是因为我实在拿他没办法。”

朱某某说,卜某是该中心某公益岗位上的职员,于去年7月入职,自今年春节后卜某便一直没来上班,也没有相关的请假手续,4月3日发生视频事件前,他都不知道卜某在干嘛,“我根本不知道他家生孩子了,他也没有请假。我们这请假的规定其实是很宽松、很人性化的,只要按市里的请假规定履行手续即可,并不需要本人亲自来请假,委托同事代为填写假条并按规定审批就行。”

对于视频里其拒绝卜某补请产假手续一事,朱某某解释说,卜某从未告知过他要请陪产假一事,卜某之前曾让一个科室里暂时主持工作的同事拿着4天“甲流发烧”的病假条来让他签字,“但这上面没有医院的手续(证明),我就没同意。”朱某某说,由于卜某旷工问题严重,他便在4月3日请市委巡察组的组长到办公室里商量其处理问题,“卜某就是这个时候闯了进来,发生了视频里的一幕。”

在朱某某提供的一张“检测中心工作群”截图里,记者看到了一份名为“市检验检测中心三月份日常考勤休假统计表”。其中,卜某当月休假天数为16天,累计已休天数为40天,全年应休假天数为5天,剩余休假天数则为-35天。朱某某说,负数则表示旷工,即到今年3月时,卜某就已旷工35天。



考勤统计表显示卜某剩余休假天数则为-35天

另外,据华商报报道,朱某某说,该员工于2022年7月入职,“他认为,我们让他上班,是多管闲事。”7月中旬,该员工曾在办公室打过他,事后还前往组织部投诉,称是朱某打的他,“我从那之后,就在办公室安装了监控摄像头。”

朱某某说,目前,莱州市委市政府已经成立了联合调查组,正在调查这件事。近日,调查组告诉他,该员工仅旷工10天,其行为不构成开除条件,也不构成治安管理处罚。

“我们单位今年的考勤统计,在不计算春节前请假的情况下,已经算了35天,我不知道10天是怎么算出来的。”

卜某系公益性岗位

"每月2200元左右的工资"

据华商报报道,4月12日上午,记者联系到莱州市某中心一内部人员。根据其提供的《就业登记表》显示,该员工最高学历“中等专科”;劳动合同签订情况,“2022年7月7日至2025年7月7日”;用人单位处,盖着“莱州金昌人力资源服务有限公司”;公共就业服务机构意见处盖着“莱州市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中心业务专用章”。

内部人士称,该员工在外开办了一家塑料制品有限公司,并表示:“去年7月,他入职莱州市某中心,系市财政局发放工资的公益性岗位,每月2200元左右的工资,五险一金都有。”

内部人士向记者提供了该员工的近30张请假条,病历证明等。记者注意到,最长的假条为25天,最短的假条为半小时。

针对朱某某的说法,红星新闻记者联系上卜某。对方告诉记者,朱某某发到网上的视频所反映出来的并非事实,“首先,我承认在视频当中我有些不当言论,说了一些过激的话,这一点我挺自责的。但也希望你们理解我的心情,老婆生孩子,我正常的一步一步走,科室主任已经签字了,主任的上级也签字了,就告诉他交给他了,但他不批,不予理会。现在他说我‘吃空饷’,说我请假有问题,这些都不是事实。”

媒体评论:

“吃空饷”可不是“谁闹谁有理”

针对此事,极目新闻评论指出,如果报道的这些记录属实的话,有网友算了一下,一个月除掉双休也就20多天的上班日,卜某请假都请了16天,相当于一个月只上了三四天班,而他的岗位是市财政局发放工资的公益性岗位,每月2200元左右的工资,还有“五险一金”,可以说是“性价比”爆表!所谓的“公益”,难道就是公家出钱,一人得益吗?

与其他岗位“逢进必考”不同,事业单位的公益性岗位,一般不需要考试,属于一种就业援助,对象一般是大龄下岗失业困难人员。而据知情人反映,卜某在外开办了一家塑料制品有限公司,去年7月到该岗位就职,他是否符合公益性岗位的聘用条件,是怎么通过县级以上劳动保障部门审核认定的,也需要打一个问号。

评论表示,因病休假当然是员工的法定权利,如果卜某确实不停患发烧、发热、感冒、腰椎间盘等多种疾病,那么单位的确应该按规定保障其就医和休息的权利,但也应该考虑,他是否还适合在这个岗位继续工作,因为以这样的密度请假,基本相当于无法工作。

而且,如此频繁地请病假、事假,但经常拒绝履行正当手续,也拿不出相应的病历证明,还在办公场所威胁同事家人,这种行为也实在不符合常理。卜某是否有通过虚构病情、伪造病假条等方式获取病假、骗取薪资的嫌疑,是否因为有什么后台所以如此嚣张跋扈,这究竟是普通的劳动纠纷还是涉嫌“吃空饷”的违规违纪行为,的确需要当地好好调查一下。

评论称,此前,当地市委宣传部就此事回应称,要“给双方都做下思想工作”,这个态度还是不够坚决。“吃空饷”不光是单位内部事务,实质上是为满足私利而贪占公共资源,损害了公共利益,败坏了社会风气,滋生了贪污腐败,应该严肃处理,依法追责,绝对不能有“谁闹谁有理”的“和稀泥”想法。唯有及时查明真相,遏制违规行为,并及时进行信息公开,才能彰显法纪严明,回应公众关切。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