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这位总统受王储热情接待

社会热点2023-11-29 08:18:40未知

第一次!这位总统受王储热情接待



·11月11日,沙特王储萨勒曼(右)和伊朗总统莱希举行会谈。

“今天,伊斯兰国家的团结非常重要。”

作者:黄培昭冯璐 严政皓

11月11日下午,伊朗总统易卜拉欣·莱希和沙特阿拉伯王储兼首相穆罕默德·本·萨勒曼在沙特首都利雅得会面。当莱希走进会见大厅时,萨勒曼紧走几步,两人握手的场景伴着此起彼伏的闪光灯被定格。

这是沙伊关系的一个历史性时刻。半个世纪以来,中东这两个大国的关系受地缘政治、经济社会、宗教传统等多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曾走到剑拔弩张的状态——2016年,两国断交。

在中国斡旋下,沙伊两国今年4月在北京宣布恢复外交关系。如今,莱希到访沙特,实现伊朗与沙特复交以来双方领导人的首次会面,格外引人关注。



·萨勒曼一度用双手握住莱希。



波斯湾两岸双雄会

“今天,伊斯兰国家的团结非常重要。”莱希启程前这样表示。

这是伊朗总统时隔11年首次访问沙特。此前,时任伊朗总统内贾德于2007年和2012年两次访沙。

莱希与萨勒曼就双边关系和地区局势,尤其是加沙地带的局势进行了交流。分析认为,此举将推动沙伊关系进一步回暖,并将既有的合作领域不断扩大延伸。

“在中东,伊朗和沙特有着重要的代表性。伊朗代表波斯湾北岸,沙特代表波斯湾南岸。两国代表了什叶派和逊尼派的两个格局,代表了两千多年波斯帝国和阿拉伯帝国的历史情结,代表了两个不同的政治体制。”西南大学伊朗研究中心主任冀开运说,近40年来,沙伊两国关系处于“冷淡的特殊对立”状态,这对伊斯兰国家的团结不利。

业内人士认为,随着莱希访沙,沙伊关系升温,有助于中东地区更多国家实现和解,激发中东各国的自主意识。两国的直接对话与合作,也标志着中东国家的战略自主能力上了一个新台阶。中东地区的分歧由中东国家自己主导解决,这对地区国家之间的关系调整,乃至中东地区格局的演变等,都将产生不可小觑的影响。

“沙伊和解不意味着没有矛盾,但可以通过和平的谈判解决。两国领导人目光远大,对于中东国际局势将产生深刻长远的影响。”冀开运说。



披上了巴勒斯坦方巾

莱希前往沙特是参加阿拉伯-伊斯兰领导人联合特别峰会。本次峰会主题为“团结支持巴勒斯坦”。莱希行前表示,期待伊斯兰国家就巴勒斯坦问题达成决议,并呼吁采取行动。



·峰会现场。

在峰会上,莱希的表现十分抢眼。除了平日里惯常的衣着打扮,他还特意披上了一块巴勒斯坦人特有的方巾,以此显示对巴勒斯坦的支持。

莱希严厉批评以军在加沙的行动。他说:“我们必须站出来,永久和可持续的解决方案是建立一个独立的巴勒斯坦国。” 此前,他也严辞指责美国,说“加沙的战争机器掌握在美国手中,美国正在阻止加沙停火并扩大战争”。

伊朗媒体评论:“莱希发出了声援巴勒斯坦的最强音。”

针对巴以冲突,莱希提出了10点解决方案和紧急建议,其主张包括停止在加沙等地针对平民的军事行动,在埃及等国帮助下解除对加沙的围困,并重新开放拉法过境点,以色列军队立即从加沙撤军等。

《中东报》撰文认为,莱希提出的10点方案,有伊朗一贯反以、反美的色彩和印记,这些倡议有的很激进,比如要求伊斯兰国家和以色列断交、起诉美国官员、武装巴勒斯坦人民等。

“中东在线”新闻网站分析称,莱希的10点建议,更多的是向阿拉伯国家展示强硬形象,争取好感。但其一些较为激进的主张未必能为众多阿拉伯国家全盘接受。

不过,对莱希而言,做出这些表态本身已很重要。冀开运说:“伊朗力图在这个时候树立自己‘除暴安良’的形象。从道义上说,伊朗该呼吁的已经呼吁了。”

在冀开运看来,伊朗是有2700年历史的文明体,“既是文明古国,又是地区大国。伊朗认为自己是中东第一强国,力图代表伊斯兰世界挺身而出”。

峰会闭幕时,与会各方发表声明,呼吁巴以冲突相关方立即停火,要求为加沙地带民众无条件开通人道主义救援通道,要求联合国安理会通过有约束力的决议,制止以色列对加沙地带的攻击。与会领导人也抨击西方国家在巴勒斯坦问题上采取双重标准。



·峰会现场。



稳字当头的总统

“莱希是一位守成的总统,从执政实践来看,他稳字当头,整体风格是稳健的。他也属于冷静型的政要,没有极端的外交言论。相对于前几届伊朗总统,莱希的个性较温和,在具体举措上也不出格。”冀开运说。

1960年12月,莱希出生于伊朗第二大城市、宗教圣城马什哈德附近一个小村庄。父亲是当地一位颇有声望的神职人员,对他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

15岁那年,莱希如愿以偿进入伊朗最大也最具权威的神学院——库姆神学院学习。库姆神学院的毕业生多在伊朗政府任要职。莱希在此地学习时,积极投身于宗教领袖霍梅尼的伊斯兰革命运动。

革命成功后,霍梅尼成立伊斯兰共和国,莱希被选中参加行政管理培训课程。为这批未来公职人员授课的教师中,就有哈梅内伊。两人从此结缘。

“1979年伊朗伊斯兰革命时,他19岁。革命发生后,局势较乱,革命后期有一些事情要处理,他那时候就开始进入伊朗的司法部门。有的西方媒体说,莱希不到20岁就开始签署逮捕令了。”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西亚非洲研究中心副研究员、国际战略研究所周边安全室主任金良祥说。

在伊朗,宗教与司法息息相关,法律条文制定和阐释必须依靠造诣精深的神职人员。因此,伊朗的大法官、大律师多为神学专业出身。从神学院毕业后,莱希也走上了一条顺风顺水的司法之路。

1980年前后,19岁的莱希被任命为卡拉杰市一家地方法院的书记员,第二年升为当地首席检察官。1985年,他成为首都德黑兰的副检察官。

1989年,霍梅尼去世,哈梅内伊成为伊朗最高领袖。在哈梅内伊栽培下,莱希先是担任德黑兰总检察长,2014年担任伊朗总检察长,2016年又被任命为伊朗最大慈善基金会主席,2019年担任伊朗司法总监。



·2019年3月,哈梅内伊(左)和莱希会面。

哈梅内伊在任命声明中表示,提拔莱希为司法总监的原因是他在司法和神学方面拥有丰富的知识、公正无私的精神、极高的可信度以及多年的司法工作经验。

莱希也积极落实哈梅内伊“反贪腐”的要求,调查过包括时任第一副总统、总统办公厅主任等在内的诸多高官。

在民众面前,莱希一直努力营造有亲和力的形象,经常前往贫困省份视察,体恤民情。伊朗的中下层民众十分拥护他。目前,伊朗国内的氛围也有所放松,“除了体制内工作人员或大学生要遵守传统的着装规定,其他人基本不戴头巾和面纱,穿着很时髦”。

“当然,伊朗对安全形势仍然高度关注,政府部门、军队驻地等都有警察驻守,游客随便拍照会受到提醒。”冀开运说。



·莱希(资料图)。



非常认可中国

冀开运刚刚从伊朗、沙特等国考察归来。在他看来,莱希非常认可中国,伊朗的公务人员对中国的评价也很高。“中国推动沙特和伊朗和解,体现了中国影响力的增长。”



·2023年2月,“伊朗总统莱希与中国学者交流会”在中国举行。

中东的历史背景和各国关系非常复杂。冀开运表示,中国在中东的“人缘好”,原因就是中国在中东不谋求私利,只做推动国泰民安的好事。

伊朗眼下所处的国际环境,对莱希来说十分具有挑战性。冀开运认为,此前伊朗是“向东看”,现在是“向东走”。“其内在逻辑是,即便与美国对抗,我也有路可走。”

在冀开运看来,尽管伊朗老百姓目前生活有些困难——通货膨胀严重,购买力低,就业不容易,但基本生活还是能得到保障。伊朗目前国内政局也基本稳定。“总体来看,伊朗社会对中国游客十分友好,这可能和两国文化底蕴深厚有关。”他说。

冀开运说,伊朗和沙特都是共建“一带一路”的伙伴国家。莱希此访推动伊朗和沙特进一步改善关系,长久来看对共建“一带一路”也是有好处的。“各方多接触,有利于建立协商、协调、沟通机制,将来‘一带一路’倡议的执行落地也会更容易。”



·莱希(资料图)。

监 制:张建魁

主 编:许陈静

编 审:凌 云

本文标签: 总统  莱希  伊朗  王储  萨勒曼  霍梅尼  哈梅内伊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