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专家:李丛哲,唐山中心医院儿内科主治医师
本文审稿:陶宁博士,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副教授
本文审稿:陈海旭,解放军总医院第二医学中心,副所长,硕士生导师
人吃五谷杂粮,没有不生病的。
尤其是家里有孩子的,发烧时不时就会发生。
但也有人会说了,发烧是好事,在发汗。
那多少℃算是发烧呢?发烧真是好事?发热40℃,会烧坏脑子吗?
今天就带大家了解一下关于发热的知识。
多少℃就是发烧?
人的体温是基本恒定的,一天中会在很小的范围内波动,因为孩子的新陈代谢比较快,一般在活动后、吃饭后等情况下,会有所上升,但也不会超过正常范围,当孩子的体温超过了正常范围,就是发热。
我们一般测量体温采用腋温,在家庭中也推荐采用测量腋温的方式。
儿童的体温一般在36.0-37.0℃之间波动,波动范围不会超过1℃。
如果达到或超过了37.5℃,就称作发热。
37.5-38.0℃为低热;
38.1-38.9℃为中度发热;
39.0-40.9℃为高热;
超过41.0℃就称作超高热,超高热是比较危险的,需立即就医。
平时有家长摸着孩子的手脚心发热,就说孩子发烧了,但是一测腋温也不高,这种情况不能称作发热。
也有家长一测孩子的体温35.8℃或者35.9℃,就说我家孩子低烧了,也是不对的,体温低于36.0℃称作低体温,而不是发热。
为什么会突然发热?
正常情况下,人体的产热和散热保持动态平衡,因此,体温也就维持在正常范围。
就像平时见到的恒温水壶,人的大脑就像恒温水壶的芯片,会设定一个温度并使水温保持稳定。当某些原因导致设定的这个温度出现上调,就会导致水温上升。
引起发热的原因一般分为两大类:
一是感染性发热,包括病毒、细菌、支原体、真菌、寄生虫等,而儿童期间病毒感染是引起发热的最常见原因。
二是非感染性发热,包括脱水热、风湿免疫系统疾病、肿瘤性疾病等。
临床上见到很多小婴儿,由于家长怕孩子冷,给孩子包裹的特别严实,导致热量散发不出去而出现高热、脱水,这就是捂热综合征。
如果救治不及时,还可能出现呼吸及心力衰竭而危及生命。
也有一部分家长喜欢在宝宝发热时盖着被子发汗,这也是不对的。
在宝宝发热初期,可能会有手脚发凉、寒战等症状,可以适当盖厚点以保暖,当体温升高到一定程度后,应减少衣物帮助宝宝散热,如果再裹得很严实,就会导致身体的热量散发不出去,很可能出现持续高热、脱水,甚至惊厥发作。
发热40℃,真会烧坏脑子?
很多家长会说到,有次发烧把我们家孩子烧成肺炎了,或者是烧成脑炎了。
这个其实是不对的。
发烧只是一个症状,像我们上面提到的那些原因,而很多疾病的早期症状只是发热,因此就容易产生发烧几天成肺炎或者脑炎的错觉。
其实我们应该这么理解,是因为宝宝有肺炎或者脑炎了,才产生的发烧。
所以,并不是发烧烧成了肺炎或者烧坏了脑子,而是这些引起发烧的原发病导致的。
另外,由于儿童中枢神经系统发育不完善,尤其是小婴儿,高热时容易出现惊厥发作。而且很多病毒、细菌也会趁虚而入侵犯宝宝的中枢神经系统,而发生病毒性脑炎或者化脓性脑膜炎,一旦有中枢神经系统感染,那么就有可能遗留神经系统的后遗症。
发烧了应该怎么办?
发热具有两面性——
一方面,中低度发热对于宝宝来说不一定是坏事儿。
一些研究表明发热时机体的一些免疫细胞功能是增强的,因此在某种意义上说,发热对机体免疫功能是有益处的。
而发热对细菌或者病毒的繁殖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因此中低度发热时,如果宝宝精神状态很好,没有特别的不适感,一般不需要特殊处理,注意多饮水即可。
另一方面,高热可能对宝宝的影响会更大。
高热会引起身体的不舒服,对饮食、日常活动、睡眠等产生影响,体温处于上升期时还会出现寒战甚至抽搐,因此对于高热要及时处理。
如何退烧?常用的退热药物有布洛芬和对乙酰氨基酚,一般体温超过38.5℃时,可以服用。如果体温反复,两次用药的间隔时间至少4-6小时以上。
如果宝宝体温没有达到38.5℃,但伴随明显的不适感时,也可以服用。
需不需要服用抗生素?引起儿童发热的最常见原因是病毒感染,大部分是不需要服用抗生素的。
因此,对于发热的宝宝,最好到医院查个血常规 CRP,初步判断一下是何种感染,根据医嘱来服用药物。
如果去医院不方便,而宝宝的精神状态比较好,面色、口唇颜色正常,呼吸平稳,玩耍如常,也可以先居家观察,多饮水,体温高时及时退热。
如果体温超过3天没有下降的趋势,或有其他的伴随症状,比如精神差(发蔫)、头痛、咽痛、咳嗽、腹泻等,需及时到医院就诊。
对于年龄小于3个月的宝宝出现发热,就不要居家观察了,最好及时到医院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