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江湖就有武功秘笈,有秘笈就有真假。
金庸先生小说里的《葵花宝典》和《辟邪剑法》,其实是一个武功秘笈的两个版本,名称不同,功夫基本是一样的,都要"欲练神功,必先自宫"。
命理学界也有这种情况,一个秘笈,两个版本,甚至几个版本。比如:《子平真诠》和《耕寸集》。两本书内容相似,但来历不一样。
·
《子平真诠》就是《耕寸集》吗?
(对《子平真诠》不了解的朋友,可以阅读我写的《一位县令留下的八字命理学秘籍
》)
有观点认为《耕寸集》就是《子平真诠》,《耕寸集》是《子平真诠》的前身,《耕寸集》更老、更“正宗”,《子平真诠》不是沈孝瞻写的,他只是传抄者…。
对此说法,本人并不认同。
版本考略
我的观点有四:
一、《耕寸集》现藏台湾国立图书馆,为敬一堂刊印善本。敬一堂虽创建于明朝,但并不代表该书刊印于明代。我本人并没有看过藏本原件,现有考略介绍是“清敬一堂钞本”。(见上图)
二、据《子平真诠》原序,乾隆四十一年为书作序并刊印。在刊印之前流传的都是手抄本,这个期间有没有可能传给《耕寸集》的藏家?
三、《子平真诠》原序作者是谁?原序文的落款是"乾隆四十一年丙申初夏同后学胡焜倬空甫谨识"。
古人在前辈尊长面前,依礼应称名,而不用字。"甫"古代男子的美称,旧时用"台甫"询问对方的字。"空甫"即是不署自己的字,以示尊重。所以序文作者姓名应为:胡焜倬。
四、胡焜倬与章君安刊印《子平真诠》是在乾隆四十一年。据史载沈孝瞻,乾隆十六年(1751年)任江西德兴县县令。可见两人年龄差距不太大,或许可能会同时在世。
古代文人、士大夫对著书留名是很谨慎的,如果不是沈氏著作,沈氏断不敢署自己的名字。而胡焜倬作为同乡,又是官员,年代相距不远,对书来由肯定是清楚的。
·
综上所述,本人认为并相信《子平真诠》是沈孝瞻所著。
治罪应当“疑罪从无”,治学则应从“究真”处着手,若一味只为辨伪,久而久之,则会全盘否定。若不相信它,还研究它做甚?
《耕寸集》现并没有出版发行,市面销售的都价格不菲。难免有借用《子平真诠》知名度来兜售"秘本"的嫌疑。学者不可不辨。
·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命理学也是江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