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是公立医疗机构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作为公立医院中医保政策的执行部门,医保办必须吃透政策要义,推动医保政策在医院平稳落地。
近日,在由健康报社、上海市卫生和健康发展研究中心联合主办,晖致医药有限公司公益支持的国家药品集中带量采购经验交流会期间,北京大学国际医院医保办主任程琪接受了健康报记者的采访。他表示,医保或医保领域相关改革政策的落地,需要医院做很多工作,医保办在其中起到了缓冲的作用,目的是使这些政策“软着陆”。
那么,怎样做才能实现政策的“软着陆”呢?程琪分享了北京大学国际医院的实践经验。
对医疗行为产生颠覆性影响
国家医保局成立后密集出台了一系列政策,程琪将这些政策划分为四大类:一是价值购买,二是腾笼换鸟,三是治理监管,四是鼓励创新。
“试点疾病诊断相关分组付费(DRG)、区域点数法总额预算和按病种分值付费(DIP)的目的是价值购买。这不难理解,作为医疗服务购买方,医保部门希望花更少的钱为患者办更多的事儿。”程琪分析说,医保谈判和集中带量采购的作用是腾笼换鸟,把挤出来的“水分”补贴给医务人员,体现医务人员的劳动价值。“同时,医保部门也加强了对医保基金使用情况的监测,鼓励发展互联网医疗。”
一直以来,作为医疗服务的最大购买者,在“三医联动”中,医保部门一直扮演被动支付方的角色。而如今,医保部门积极发挥“战略购买者”的职能作用,推进医保支付方式改革,目的是让医院有动力合理用药、控制成本,有动力合理收治和转诊患者,激发医院规范行为、控制成本的内生动力。
对此,程琪表示,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对医院医疗行为的影响是颠覆性的。为了生存与发展,医院必须去适应新政策,找准自己的发展方向。
政策之间具有协同作用
虽然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是必然趋势,但有些医院仍犹豫不决。程琪表示,在当前形势下,越早适应新政策,越有利于医院的长远发展。“因为,各项政策之间具有协同作用,一项政策没有及时跟进,影响的是医院发展全局。”
北京大学国际医院并非公立医疗机构,2019年实施药品集中带量采购后,虽然引进了相关药品,却未制定配套用药规定,临床仍沿用旧办法用药。到了年底,该院的医保支出明显超额,不得不立刻做出调整,对临床用药量提出了具体要求。
程琪表示,即使当前政策的协同作用还未显现,未来也会产生影响。“如果医院不引进国家医保集采目录药品,将来在落实DRG支付方式改革时可能就会遇到问题;如果现在认为DRG模拟支付金额足够用,但随着试点数据的积累,DRG实际付费金额将会逐年向下调整。”因此只要有新政策出台,北京大学国际医院都在第一时间跟进。他举例说,针对集采品种,如果院内有相同品种,不需要经过药事会讨论决定,可以直接替换已有品种。
在这期间,程琪发现,政策间的协同作用,把医保部门和医院管理者“捆绑”在了一起,实现了医疗与医保的协同行动。
医院内部要做好缓冲
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取得效果的前提是医院和医生的诊疗行为发生颠覆性改变。但在政策贯彻落实方面,有些医院粗暴地采取层层加压的方式,医院分解任务给科室,科室分解指标给医生,虽然在短时间内收效显著,但从长远来看,可能导致推诿患者、阻碍创新等后果,最终使患者利益受损。
出于这些考虑,北京大学国际医院医保办积极发挥“润滑剂”的作用,通过研究制定本院的配套规定,加强与临床科室的沟通等方式,促进政策“软着陆”。
面对接踵而至的新政策,北京大学国际医院先调整了工作方式,借鉴多学科诊疗(MDT)模式,医政、药政,护理、运营、财务等多部门,共同研判医院管理“处方”是否符合政策环境、发展方向等。
程琪举例说,为了DRG工作的顺利开展,该院成立了领导小组,明确了实施方案、指导思想,通过医院管理MDT讨论制定若干个配套措施,如医院药品遴选原则等;完善了绩效考核方案,保证政策能够正常执行;研究制定临床路径,缩短平均住院日,缩短功能检查和择期手术的等候时间等,提高医院内部效能。
“针对医生用药习惯,我们的做法是不断地做科主任的工作,目的是让科主任的想法与医院管理层保持一致。在管理上,我们采取‘一药’一策的方式,通过药事会研究明确同一类药品的管理方法。同时也会听取临床科主任的建议,在治疗方案中保留一部分临床必须、急危重症病人急需的原研药品,确保病人得到及时有效的诊疗。在绩效考核上,我们贯彻刚柔并济的理念,适当延长考核周期,第一个月不达标先提醒,第二个月不达标再罚款。如果有医生表示不满,我们会说看全年的总体情况如何,如果全年达标,将把扣下的钱再补给他,甚至还可能给予奖励。”程琪表示,与医生沟通要把握好度,不能硬性地落地政策,以免影响医生的情绪。
文:王天鹅
编辑:毕晓曦 鲍慧
审核:韩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