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实用的心理学
每个人都会做梦,梦的内容总是千奇百怪,变化莫测。无论是噩梦还是美梦只要到了第二天早晨就会被忘得一干二净,虽然有时候也会记得,但也模棱两可。我一直都觉得梦很神秘,直到学了心理学之后,我才明白梦和人的心理活动有很大关联。
不同的梦境反应了个人不同的心理问题,有些人梦到人,有些人梦到事。
当你梦见一个人的时候,至少说明这个人在你心里是很重要的。因为不重要的人,你内心不会起波澜,梦里肯定是见不到的。
俗话说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我们来看看梦境和潜意识的关系:人的睡眠分为深度睡眠和浅度睡眠,梦境是在深度睡眠时期产生的,人一旦进入了睡眠状态,意识便处于休眠状态,这时潜意识就会在我们的脑海四处游荡。
潜意识是由本能、欲望构成的,它的原则是负责快乐。而意识是后天规范化的产物,制约着本能欲望与情感的。意识与潜意识同时存在,在日常生活中,别人如果对我们认可和赞美,这些冲动就会转化为潜意识,在日积月累中转化为意识。如果别人的评价我们不能接受,那意识上就会首先排除。很多时候,人内心有很多矛盾和冲突,其实也就是潜意识和意识的冲突。甚至很多时候潜意识和意识是相反的。
弗洛伊德认为“梦”的愿望是弥补意识控制下平常生活中很渴望的,但是又得不到满足的东西”。比如我们很想得到某个礼物,就会在梦中去实现。或者我们很想见一个人,但是由于各种原因又无法见面,于是我们可能会在梦里与他们相见。
当一个人多次出现在你的梦境里,说明你很思念他,或者他在想你。很多女孩子梦里思念一个男生,醒来后,也会觉得对方也思念自己,于是就急匆匆地给对方发消息,一时间分不清梦境和现实。于是女孩子们会问,是不是这个时候对方也在想自己,还是说对方已经逐渐把自己忘了。
研究发现,人与人之间确实存在着一种磁场。磁场内是人们的思想活动,潜意识影响着我们的思想活动,如果对方正在想你,首先会引起脑电波的互动,进而产生一种磁场,前提是两人是相互喜欢的。
曾经有一个实验者在药物催眠下进行了睡眠,另一个他的亲友或者爱人在不远处也进行睡眠,由于实验者在梦中思念这个人,他的这个爱人也在梦中梦见了对方。
当然,还有一种情况是单相思,或者暗恋。在周公解梦里,有几种常见的案例。第一种,在梦中和暗恋的人接吻,或像恋人一样交往,代表你们发展成功的机会很大。第二种,如果在梦中只可从远方望对方,代表你们的距离较远,心灵上有差距,沟通上有问题。最后一种,如果在梦中看见对方离你远去,代表你即将错过一段感情,或者说本来你和他是有发展机遇的,只不过你没有把握住。
当然要强调一点是,单相思是不会产生磁场的,一般只有极度思念对方这种情况才会产生磁场。单相思的人,再怎么思念对方,对方也不会有感应。
当然,这一说法并不是很严谨。如果说梦见一个人,正确的科学解释是,是这个人对我们来说很重要,可能白天我们并不会记起这个人,也不会因为这个人产生很大的情绪波动,甚至忘记了他。但由于潜意识里他对我们很重要,所以在梦境里,依然会想念对方。
比如一个女孩失恋后很痛苦,她意识上理智地让她放弃这个人,于是她加班加点工作,不停认识新的朋友,生活逐渐好转,看起来这个男人好像对她来说变得不重要了,但一到夜深人静的时候,女孩就在梦中梦见了对方,醒来后她很痛苦。
在心理咨询师的陪伴下,她选择直面这次失恋带来的打击,而不是逃避现实、逃避生活。所以说梦境往往会唤醒我们最真实的想法,我们可以通过梦境来准确地判断和分析自己,而不是逃避问题。
《梦的解析》是这样解释的:实际上,梦是一种愿望的达成。每一个梦都起源于第一种力量(欲望),但受到了第二种力量(意识)的防御和抵制 。
弗洛伊德曾经强调过,女性的梦境往往暗藏了一些梦的含义,因为女性习惯性压抑自己,尤其是在性方面,所以潜意识里性的欲望就在梦境中展现了。关于梦见一个人,对方是不是在遗忘你或者想你的疑问,其实也是女性性压抑的一个表现。
除了性压抑,梦境往往也和童年有关,童年的记忆往往不会被抑制 ,很多时候我们做的梦是由童年时期与平日生活中的一些琐事所拼凑起来的。
梦里梦到醒不来的梦,梦里抓住了另一个梦,梦里将现实融入梦境。最后发现,一切都是泡沫,有些爱,穿越了四季,还在心里。
时间治愈的永远是那些想治愈的人,不然谁会在漫长时光洪流中,一想到某个人,就泪流满面。每个人内心都有那么一个无法忘记的人,无论时间怎么流逝,总会在某个夜深人静时想起。
- The End -
作者 | 汤米
编辑 | 前后黑白
第一心理主笔团 | 一群喜欢仰望星空的年轻人
参考资料:Tost H, Kolachana B, Hakimi S, Lemaitre H, Verchinski BA, Mattay VS, et al. A common allele in the oxytocin receptor gene (OXTR) impacts prosocial temperament and human hypothalamic-limbic struc- ture and function. Proc Natl Acad Sci U S A. 2010; 107(31):13936–41.
公众号:第一心理